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顽贼 > 第四百二十九章 刁民

顽贼 第四百二十九章 刁民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07 21:02:38 来源:总裁文学

兰州参将署衙里,参将师襄坐在堂上六神无主。

随着离腊月越来越近,兰州营的将官们谁见了师襄,都觉得很疑惑。

他们的参将虽说是使了银子和门路落得实缺,但也是临洮卫世袭军官出身,确实是有本事的人。

临洮卫这地方遍地李家人,历任实授指挥使大多都姓赵,祖上是会川伯,师姓并不算大,但也不小,最早能追溯到跟着冯胜打李思齐受封临洮百户的师福。

而且世袭指挥使有可能没什么真能耐,但世代分管军纪、训练的世袭指挥佥事,却是个格外需要努力奋进的职位,很难有草包。

指挥使是草包,还有指挥佥事管军纪、训练,指挥佥事是草包,那可就完蛋咯。

师襄给部下带来最大的印象,就是这个人很有胆量,哪怕今年秋防,元帅府陈兵河口,双方对峙那么紧张的环境,师襄都神色如常、镇定自若。

唯独这几天,日复一日,师襄的紧张情绪愈加严重,是个人都能瞧出来,参将心里有事,而且一定是大事。

偏偏面对部下询问,师襄什么都不说。

他没办法说,因为他的忧虑来源于自己无法参加大元帅的婚礼。

他花了三千两银子买的官,为的可不仅仅是个破兰州参将的差遣,他要的是未来。

什么是未来,就如临洮卫世袭指挥使赵家人的祖先赵安,赵家人本是李思齐的爱将,背叛李思齐投入明朝,后赵琦因牵扯蓝玉案被太祖皇帝处死,从弟赵安也被罚戍至甘州充军。

赵家人世代盘踞河西,从宋朝时就喜欢养马,家中一直有千余匹大马,家族习惯每年挑选五匹最好的马贡给朝廷,历贡宋、元、明三代。

即使充军赵安也坚持每年给朝廷贡五匹好马,一直贡到靖难,讨得成祖皇帝欢心,得授临洮百户,后来立下功勋,于正统年间受封伯爵,世袭临洮卫指挥使。

四十九年,从充军罪犯摇身一变,伯爵之尊。

前人创业的智慧已经摆在师襄面前,改朝换代的机会难得,但碰上了抓住他,就能让家族兴盛百年。

孟子说得好啊,惟有智者方能以小事大。

在西北这一亩三分地上讨生活,还有什么比大元帅大婚之日,亲自送礼更大的事?

没有了。

礼不在轻重,轻重只是能力的体现,有没有,则关系到心意,心意很重要。

那么问题就来了,现在皇帝的眼线曹化淳进了新城,导致师襄无法亲自前往新城送礼,难道这还不值得他焦虑吗?

眼看婚期临近,师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就在这时,部下向他报告:“将军出大事情了,西安遇袭,有流贼万余高举闯字旗炮轰西安府!”

师襄先是一惊,随后喜上眉梢,这不是瞌睡就有人送小枕头儿吗?

他详细打听了情况,待将西安府的事情都探听明白,心思就彻底放松下来。

师襄去过西安城,万把号人对那座雄城来说啥也不算,那城是洪武年间在隋唐旧都皇城基础上重建的,城墙高三丈有余、底宽五丈、顶宽三丈,城周足有二十七里,夯土包砖,城墙上垛口五千九百八十四个,敌台九十八座,还有宽阔的护城河。

跟西安府城比起来,兰州都不算大城。

对这种像山一样厚实的城墙来说,别说千斤的重炮,就算一百门万斤重炮排开了,用二三十斤的炮子敞开了轰一天一夜,砸三十万斤火药下去,也轰不塌这座城。

带不带炮、或者带多少炮,都没什么意义,只有粮食,带多少粮食带多少兵才有意义。

打这种城,靠的是大势,是人命和人心。

拔除西安府周围所有机动重兵集团,扫平城外一切反叛力量,拥有屯驻大军消耗的巨量粮草,围到城内人心崩塌开城献降,或者用人命填平所有阻拦。

眼下这些条件,那支闯贼都不具备。

因此师襄判断,这支流贼围攻西安府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多半是意在抄掠关中粮草,兰州暂时不会受其影响,他这才装作惊讶:“坏了,曹公公还在河湟!”

师襄拍着大腿道:“备马,速速备马!”

当天下午,兰州参将擅离职守,驰马渡黄河进谷地,率亲信携礼物,在河湟东关守军的指引下一路向新城驰去。

赶到新城,刚刚好是腊月初一,元帅府从今日开始摆设宴席招待宾客亲朋,满城张灯结彩、炮声遍地,帅府衙门隔壁的大院摆满宴席,乐声阵阵,招待各地赶来的宾客。

送礼的马车在街上拥堵,报喜的门房嗓子都喊哑了,身着飞鱼斗牛服、官袍藏袍蒙古袍的宾客穿行街市,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突然门外一声报喜:“大明兰州参将师襄,恭贺大元帅新婚之喜,礼单……大烟花四个。”

报喜的门客都傻了,宾客们也纷纷停杯投箸,目瞪口呆地看向门口。

这个人好勇啊,居然敢报大明参将的名,且不说这半院子坐着的都是叛军将领,曹化淳那帮子锦衣番子和武宦官可就在一墙之隔的隔壁啊。

更何况礼单就更离谱了,虽说来者是客,新城学院的生员确实有贺二百文铜钱的,但是什么叫大烟花四个?

还不如不报名,直接进来蹭顿饭吃得了。

隔壁正吃饭的曹化淳听见都傻了。

刘承宗还是善良的,虽说过去曾把曹化淳当作人质胁迫到西宁,但那是因为胁迫他有用;如今胁迫曹化淳已经没用了,因此对其还不错,在衙门东楼专门摆了两桌,让曹化淳和随行的锦衣番子、武宦官在衙门里用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本来曹化淳也挺高兴,可是听见隔壁大嗓门门客报出的官号,还是拔腿跑了出去。

很快啊,守卫就见嗖地一下,一个上扶三山帽、下提飞鱼服下摆的大红耗子,风一般地从帅府衙门蹿出去,直奔摆满宴席的院子奔去。

曹化淳倒是要看看,这是哪里来的兰州参将,居然敢擅离职守,跑到新城来给刘承宗贺喜,这参将算是干到头儿了!

他还没跑到门口,就听见院子里又重新喧闹起来,进去一看,原来人们已经不把师襄当回事了,因为刘承运亲自离席,迎接这个兰州参将。

“让咱爷们儿瞧瞧,哪位是兰州来的师将军!”

曹化淳是怒气冲冲,就连正拉着师襄往座位走的承运都楞了一下。

承运也被整不会了,他心里也正纳闷呢,难道师襄不知道曹化淳在这吗?知道他还敢来,又是为啥?

正准备帮他挡上两句,就见师襄拍拍他的手,给了个示意安心的眼神,转头拜倒道:“曹公公,卑职是来保护你的!还请借一步说话。”

曹化淳怒气为之一窒,这才强压怒火向外走去,承运看看二人并肩离去的背影,又转头朝上座的刘狮子看去,就见二哥神色轻松地朝外看了一眼,轻轻点头,又转头拉着曹耀与杨鼎瑞说起什么,他便跟了出去。

刚跟出去,就听师襄拉着曹化淳站在院外,道:“曹公公,关中又出大乱子了,有流贼自称闯王声势浩大,高举叛旗把西安府都围了!”

“卑职是担忧您的安危,这才擅离职守冒死进河湟,公公,万一河湟叛军闻声而动,共取关西关中,恐怕公公性命难保……跟我回兰州吧?”

曹化淳被师襄唬得一愣一愣,他也知道西安府城是啥样子,但师襄没有把所有信息都告知他,只说声势浩大,这事对他来说就变得格外严重。

西安府那么大的城都被围了,事情得坏到什么地步?

连带着让曹化淳怒意全消,看向师襄的眼神还有几分感激:“还是师参将有勇有谋,咱爷们记住你的情,却不能擅自回去,领了皇上旨意,刀山火海,也得踩上一遭。”

师襄没说话,只是紧紧抿着嘴唇,用崇敬的目光看向曹化淳,重重抱拳。

一切都在按照他的想法发展,直到师襄背后探出来个人,承运笑眯眯地拍拍他的肩膀:“师参将说啥呢,神神秘秘……我听说有叛军打到关中啦?”

曹化淳恢复神色,笑道:“三将军不必多虑,不过是些刁民闹事罢了。”

承运笑得高深莫测,拍手道:“那既然没事,曹老爷接着回去喝酒吧,师将军在这边,还是过去?”

这话听在师襄耳朵里,一语双关,问得怪吓人的。

好在曹化淳没给他难办的机会,笑道:“既然师将军都找过来了,那咱爷们儿也不在屋里藏着,如此喜事当头,理应过去陪大元帅喝两杯。”

承运没再多说,径自带二人走回席间,吩咐人给曹化淳、师襄加了椅子,一屁股坐下,对上刘狮子询问的目光,笑道:“师参将说有流贼打了关中,曹老爷说不过一群刁民闹事。”

他故意在言语中把‘刁民’二字咬得很重。

在刘承运眼里,这世上可能存在刁民,但他没见过。

况且此时此刻出现在关中的人,院中安坐的这帮帅府将军们有一个算一个,人人都知道是高迎祥。

刘承宗仰头笑道:“那可不是一般的刁民!”

可曹化淳不知道那是高迎祥,只能强做镇定,试图努力给崇祯皇帝长脸:“大元帅说笑,刁民还能有什么一般不一般呢?”

刘承宗问道:“曹老爷可见过,刁民是什么样?”

“见过。”

曹化淳说得言之凿凿,甚至还有些恨意:“少时吃喝嫖赌、长成不务正业、中年投机取巧、老来穷凶极恶,不得志则怨天尤人,掌权遂志则德不配位,草菅人命狠如狼虎……魏忠贤那样的人,我见的太多了。”

曹化淳跟魏忠贤有仇,大仇,他脑子里刁民的范本就是魏忠贤。

他十二三岁就被家人送进宫中,一直在王安名下备受信任,他和同为王安名下的魏朝是朋友。

后来魏忠贤也进了宫,靠巴结小太监得了魏朝的信任,魏朝多次向王安举荐魏忠贤,结果呢……多次举荐他的魏朝,被魏忠贤发配凤阳;信任他的王安,被魏忠贤派人关起来想饿死,饿了三天发现没死,直接动刀杀了。

而曹化淳自己也受到牵连,发配南京待罪,要不是魏忠贤得势就那一两年,要整的人太多没轮着他,估计曹化淳自己也没了。

刘承宗是万万没想到说的刁民是魏忠贤,一下让他不知道话该怎么接了,只得问道:“他们因饥寒起兵,怎么能说成是刁民呢?”

“大帅久在青海,有所不知,若陕北旱灾严重,咱也不会这么说。”

曹化淳言之凿凿道:“今年陕西旱灾多有缓解,百姓好不容易才得以休养生息,他们却起兵作乱,害人害己,这不是刁民是什么?”

刘承宗不屑地笑了一下,紧跟着摇摇头,叹息过后才道:“恐怕不是我有所不知,而是曹老爷你久居深宫,也染上了眼瞎耳聋的毛病……今年陕北旱灾稍好,但闹了蝗灾,百姓收成全毁了!”

曹化淳一直在强装镇定,他心里其实一点都不镇定,慌得很,否则根本就不会在刘承宗面前提起刁民这个词儿。

只是作为皇帝使臣,他必须代表皇帝的脸面,尽管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这趟出使究竟算内使还是外使。

直到此时,被刘承宗说出个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强装出的镇定终于再也装不下去,惊讶道:“这,大元帅此话当真?”

“你来的时候没遇到?”

曹化淳眨眨眼,他临近十一月才启程,蝗虫早就都冻死了,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此时只顾着摇头,自言自语:“怎么没人往上报呢?”

他不淡定了,刘承宗就自在了。

他摊手道:“现在曹老爷知道为何有那么多刁民了?你在河湟看一看,有没有你口中的刁民,我告诉你,有,这是我一直没有成婚的原因。”

“我的军士住在城外简陋的地窝子里,每日操练,他们不是刁民;我的牧民席地幕天,养活牲畜,他们不是刁民;我的百姓住在破旧黄土茅草房子里,辛苦劳作,他们也不是刁民,谁是河湟的刁民?”

曹化淳面露不解,却见刘承宗把手指向自己:“修起一座城,住进一座府,每天摇头晃脑不务正业,我,我是河湟的刁民,好就好在河湟只有我这一个刁民。”

“可天底下,霸占各地的藩王勋贵,他们是不是刁民;紫禁城里的皇上和他身边一大家子不事生产的人物,又是不是刁民?这世上刁民这么多,曹老爷你告诉我,让良民怎么活?”

喜欢顽贼请大家收藏:()顽贼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