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青闺令 > 第637章 父王可是还记得绥王侧妃

青闺令 第637章 父王可是还记得绥王侧妃

作者:江上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10 07:15:48 来源:奇书网

慕容凝憋了一口气:“可晋宁公府是不会答应的,想要说动他们,怕是要付出不轻的代价。”

事情哪里是这么容易的。

赵明展看了看车厢,目光看得深远,好一会才道:“只能暂且一试。”

苏芙瞧着蠢事做的不少,但是她也有她的一点聪明之处,如今她仗着生了赵行云,昭王府想要将孩子带回来,确实只能答应她的条件。

不过这等人实在是太过自私自利,在她心中,或许只觉得自己一人是聪明的,旁人都是傻子。

赵明展夫妻回了昭王府,慕容凝去看孩子,赵明展独自一人去见了昭王。

昭王见到他回来,倒是挺高兴,便问他:“如何?行云带回来了吗?”

“并无。”赵明展将苏芙提出的条件说了说。

昭王的眉头也皱了起来,脸色有些阴沉:“她倒是好本事,竟敢提出这样的条件,简直是异想天开,那孩子若是她想养就养着吧,咱们就当不存在。”

赵明展不做声,心知昭王是在说气话,便是没有什么感情,可到底是亲孙子,而且赵明言离开之前也希望这孩子能带回昭王府来。

赵明展对赵明言将自己惹出来的破事丢给他和昭王有些不高兴,觉得这小子经过这么多事情还没长大,总是要人给他收拾烂摊子,但如今赵明言愿意去军营,也不再说什么了。

更重要的是,这孩子若是留在苏芙身边长大,日后怕是要一生不幸。

不说昭王,便是赵明展自己也是不愿意的。

虽然谈不上什么感情,但是到底有血脉亲缘在,孩子还小,他们这些做长辈的,总是要护着他一二的,若是连他们也不管了,这孩子也不知道日后有多可怜。

昭王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好几回,仍旧是咽不下心里的这口气,想他堂堂昭王府,被一个小女子拿捏了,真的是荒谬。

早不该让明言将这人娶进门!

“此事,你有什么想法?晋宁公府那边怕是不会同意的。”

虽说苏芙原本是晋宁公府的姑娘,但晋宁公府已经将她除族,不让她回去,若是非要人家将这惹事生非的祸害带回去祸害一家子,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赵明展道:“我倒是想到一件事,或是能说服晋宁公府,父王可是还记得绥王侧妃,晋宁公府的那位姑娘?”

“苏侧妃?”

“正是她。”

这几日皇帝御驾归来帝城,先是将赵贵妃软禁在宫内,又将绥王以及赵家沈家等同党下了大狱,绥王妃亦然,但是身为绥王侧妃的苏苓和她女儿和煦郡主已经不见了踪影。

为何不见踪影,其实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甚至是绥王妃身边带着的那个孩子不对,大家心里也有数。

“先前我早早就派人盯着绥王府,苏侧妃离开的时候,也派了暗卫悄悄跟上,如今她在何处,我倒是知晓的。”

赵明展倒是没有赶尽杀绝的心思,先前派人跟着,就怕是闹出什么事情来,苏苓带着两个孩子躲起来,他也没有想过要将人抓出来的。

“苏侧妃之事,晋宁公府一直觉得对不住她。”

“你是说,拿苏侧妃和晋宁公府讲条件,可若是如此,行事与苏芙有什么两样,不妥。”

赵明展道:“并非如此,苏侧妃如何,如今与我们也没关系了,我们与绥王的恩怨也到此结束了,只是如今绥王怕是要倒霉,她便是平安无事,也唯有躲藏一世的命。”

昭王闻言,挑眉看向自己的长子:“你的意思是,要为她们求情?”

若是能让苏苓带着孩子堂堂正正地回到帝城,晋宁公府说不准就答应了。

赵明展道:“待一切尘埃落地之后,或是再过两三年,咱们再行安排,也是可行的。”

到时候绥王谋反一案早已成为过去,若是再说起此事,皇帝定然是对苏苓和和煦有几分怜惜的,想让她们回来,其实算不上太难。

“似乎是可行,你得了空闲便与阿凝亲自去一趟晋宁公府,且说说这事,若是不成,也没办法,大不了咱们将那孩子抢了,私底下送到别人家里养着就是了。”

实在是行不通,依照昭王的性子,强抢还真的是有可能的。

赵明展道:“明日我便和阿凝一同过去。”

“行,就先这么定了。”

很快便到了石惠画出嫁的日子,石家还摆了酒席,请了村里的乡亲上门热闹热闹,苏莞和李氏等人也过去吃了一顿早食,然后在明厅和周氏等人说话。

姑娘们则是去了石惠画的房里瞧着她上妆陪她说话,小姑娘们在屋子里叽叽喳喳的,也热闹的很,言语之间对石惠画羡慕得不得了。

明厅里也不是传来笑声,石崇山和一旁的人说话,笑得红光满面,显然对纪云蒲这个女婿是万分满意的。

苏莞慢慢地吃着果脯和瓜子,温和地与大家说话,时间也没过多久,便有人来报,说是纪家迎亲的人来了,很快的,穿着一身红衣的纪云蒲便带着人进了石家的院子。

“纪公子这么一打扮,真的是相当的俊俏,惠画当真是好福气。”

“可不是,听说纪公子如今在归雁城安家,买下了一处宅院和好几个铺子田庄呢,惠画嫁过去那可是要做贵夫人啊。”

“日后咱们惠画,便是享福的命了。”

关于石惠画救了纪云蒲,纪云蒲与纪家的恩怨,如何又与纪家分开在归雁城落户的事情,石桥村的乡亲都是知道的。

虽然有些羡慕石惠画的际遇,能嫁得这样一位好郎君,但也只是羡慕一下,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毕竟人各有命,各凭本事。

再说了,石桥村石姓都是同一个祖先的,既然是石惠画的夫君,也算是他们亲戚,可能他们血脉隔得远了,人数也多,沾不了什么光,但若是有什么难处,也有一个可以求助的亲戚是不是。

总而言之,也算是一件好事。

乡下并没有催妆诗的习惯,觉得文绉绉的,许多人都听不懂,倒不如多带一些吃的有诚意,农家人,吃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吃饱喝足的,便满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