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残唐再起 > 第93章 藩镇论

残唐再起 第93章 藩镇论

作者: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5-20 19:51:13 来源:总裁文学

李严与李胤烨的谈话是从互相套话开始的,李严采取主动策略,十分直接,这让习惯话里机锋的李胤烨倒是很不习惯。

李严采取的是后世求职的常用说话套路,虽然李严并没有找过几份工作,但街边派发的所谓职业指南倒是拿过不少,因此也算是有点常识。不过李严扮演的并不是人力资源主管的角色,反而更像是求职者。而且是没有工作经验的菜鸟,推销的就是一个“我很有潜力”的论调。在他看来,这个时代的武夫比较现实,十分类似后世要求求职者有经验,能快速上手的小公司,他们更看重现有实力是否能确保一个稳定的发展,所以韩建虽然有点意动,但始终没有选择表明态度,李严也只好一再的表现自己的大度以暂时稳住对方。

相对于武夫,文人却又有不同。唐末虽然乱得不成体统,但文人一开始还是保有着一种且看前途的思维。这和后世大公司招募储备人才一样,更关注潜力。按照一般的想法,目光长远当然是好事,但乱世逻辑里这个论点则是不成立的。许多文人投靠了“有潜力”、“贤明”的主子,没等混到羊肠变通衢就在主子倒台的同时齐赴阴曹了。于是到了后来,文人就越来越沉寂,一方面是“贤明”有潜力的家伙都死光了,另一方面是文人本身也堕落了。理想在性命和饭碗面前显然不值多少钱。少数还能称之为文人的读书人则远遁山林,继承魏晋遗风去了,靠着佃户种的几十亩田地换点笔墨码字出世,全“气节”。

如果要划分的话,李胤烨其实也是“出世”分子,但李严和他切磋了几个回合,对方也不隐瞒,倒是读出了味道。这位李先生的出世实际上是诸葛亮型的待价而诂,以他的才能,找个工作根本不难,难的是找到一家类似于刘皇叔的那种具备黑马潜力的公司做个主要策划人。

知道了对方的目标,李严自然就得投其所好,将自己所知选择一番,开始展示卖点。同时也极力回避自己的弱点,比方出身。李严虽然还没真正接触过文人集团,但有个世家子弟辛傥喜欢扯淡,再结合一下历史知识,倒也知道这个年代的读书人依旧比较重视出身,如果你不幸出身奴才,那么就没得说话了。(PS:比如自称布衣“前进士”的梁震,荆南第一谋士,后文会出场。)

李胤烨已经渐渐能够跟上李严的思维,虽然没有能加以消化,但也能开始引经据典地加以驳斥,质疑。李严古文不行,但胜在现代有能把黑的说白了的理论家,又有强制教育体系,因此也是舌灿莲花,直至口干舌燥。李胤烨虽然能感觉出对方的一些说法明显是在强词夺理,但因为体系的差异,一时间竟找不到驳斥方法,不由得对这个“有所学,其论甚新”的武夫高看三分。

虽然是文人,但李胤烨应当算个另类,他虽然是儒家子弟,但特别家庭出身让他更醉心于机谋诡诈的研究,十分重视实力。虽然李严治军、理政都有自己的见解,具备了潜力,所部的谋士也不多,正适合自己发展。但以李严现在的实力,似乎缺乏有力的支撑来实施自己的观点,因此心中踌躇,不过表面上却是动声色。

实力差是李严心中一直以来的阴霾,他倒是十分羡慕那些穿越到三国的弟兄们,往往是一席话下来,最后总结一句“先生助我”,那些大才贤士就会纳头便拜,叫出一声“主公”。而自己混了经年,所遇的历史名人几十上百,费尽心思只捞到一个还稚嫩的王贤,真是有着天壤之别。心中恨不得对那些名人怒吼一声:“老子穿越的,死不了!”

见李胤烨停止了对自己的质疑,反而开始谈论起三川水土来。李严知道对方已经完成了对自己的分析,还没下决定,只好跟着扯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尽量将话题往实在的方向带。

“先生怎么看当今局势?”李严终于找到个机会问出了核心问题。

李胤烨一笑,却只说了四个字:“半个汉末。”

李严不得不进一步问道:“那么谁会成曹刘?皇帝会怎样?”

李胤烨依旧不动声色,但却语意坚决:“代北、汴宋、江淮均有割据之力,是为三强。其余诸地,如蜀中,幽云等等大小方镇都有独立之势,却还没有实力触及此三强,最少也需要挂上其中一面大旗……至于皇帝,嘿嘿。”

除了对四川的割据估计不足,其余无不切中历史发展。李严对眼前这位李先生已经起了万一不成绑架走人的心思。当下问道:“先生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论断?”

李胤烨在考了李严许久以后,也得显点手段,当下蘸了点茶水,在桌子上划了几笔,说道:“皇帝咱们且不去说他,只说这藩镇,而说藩镇则必要提及能引发变局的黄巢。现在看来,黄巢虽然是穷凶极恶,但离死之日已经不远。若不是秦宗权别有心思,和他暂时混在一起,凭他那点乌合之众,旬月可亡……”

秦宗权别有心思?这还是李严没有想过的,问道:“秦宗权因为吃了黄巢的败仗才反的吗?”

李胤烨看了李严一眼,反问道:“秦宗权经营蔡州多少年了?我看要是他死守,黄巢没有半年攻不下来。怎么可能吃了个败仗就跟着一伙败寇造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李严想了想,问道:“那他担心谁?”

李胤烨心中赞赏李严的反应速度,依旧面无表情地说道:“一是汴宋的朱温,二是南下的诸路兵马,比如李克用。蔡州地理重要,必然有人觊觎。秦宗权在黄巢乱始曾经出了一记昏招,派出了一批精锐平叛,妄想能得份功劳,想不到却被杨复光那家伙吞得骨头渣子也不曾剩下,实力大损。如果他现在与那黄巢死战,必然就成了个鹬蚌之局,一招不慎就会被最近的朱温一口吃下。即便是朱温不动手,也还有南来的北军,如果遇到一个孱弱的蔡州,难保没有动心的,到时候连贼带他一并灭了,报个殉国也就算厚道了……甚至那个本身就残废的朝廷也未必没有心思恢复些影响,要是看出有机会,一旨调去做京官……以秦宗的虎狼本性,恐怕无论是归顺了他镇还是回朝廷作官,肯定都是不愿意的。所以,不如跟着黄巢一反,还可以放手一搏,如果借势能吞到一些势力,或许还有重新被招安的机会,比起闲散老死,显然要更值得一试。”

原来还是藩镇政治的原因……李严被李胤烨一点就明白了其中缘由,秦宗权要是实力齐备自然怕别人觊觎,但他手下白丢了不少,像韩建都在自己的军中了。自然没有足够以自保的实力,这才选择铤而走险,索性与黄巢合作,放大自己的实力,希望完成第二轮发展。

这边李胤烨说道:“这秦宗权、孙儒手下有大将若干,反而是比黄巢还能战,也是藩镇换代的一个大因果。至于我所说的三强,则是借着黄、秦二人的乱世才起来的,三强现在最强者为李克用,若没有朝廷急病乱投医,他用什么募集数万蕃汉大军?恐怕只有终老漠北一途。现在他起来了,却是仗着所部分彪悍,一时间无人可敌,原本就是沙陀数代经营的河东自然是全部归他,以我观之,恐怕还得插手昭义、掌握河中……消了南方的威胁,他再掉头,幽州刘家稳固,他暂时争不动,但易定冀恒一带他怎么肯放过,帝国北疆自然是他的地盘了。

至于中原,李克用却呆不久。若是他野心太露,招了大家嫉恨,他一支客军,补给不便,自然没有很大作为。因此,他必然是平了黄巢,争到昭义后再退回河东,先解决其后北背隐患,再回头南下——只是那时的时机已经没有了。

最有机会问鼎中原的当是汴宋,此地并没有被荼毒过甚,却是有根基的。而朱温那人,下作阴狠,但却极有野心。他手下有葛从周、敬翔等文武大材,兼之所部均百战余生,甚有实力。而他周围数镇,却是没有多少明主强军,一旦翻脸,却没人是他的对手,因此这河南之地,朱温不动则矣,一动,则尽归于他。据有河南,既而可进山东,西向可以进逼长安,天子恐怕到时候不听他的都难。

至于江淮,朱温恐怕还没实力占据泗、寿等要地,他也没有足够的水军在那湖汊间征战,若是强攻,十有**都要失败。而这一带目前是高骈与周宝对峙,但那周宝实是一废物,若不是高骈忽然鬼迷心窍想求仙,那镇海早已不再。高骈信任些方士骗子,其中难免有野心之辈,到时候和那些旧将冲突起来,恐怕高骈是自身难保……江淮一乱,能者为王。借助地利,远交河东,则朱温不敢动,因此,又是一强。”

李胤烨一口气说了许多,也不管李严惊诧的眼神,自顾自倒水润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又迟到二十分钟,守夜汗颜,不过这章貌似字数多一点……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多投几票,谢谢了……

喜欢残唐再起请大家收藏:(www.zcwx.org)残唐再起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