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残唐再起 > 第213章 将起

残唐再起 第213章 将起

作者: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5-20 19:51:13 来源:总裁文学

朝廷的旨意分明的和暗的两份,明的是皇家气派,让李严在安定地方的同时抽兵北上为帝国的安宁作出贡献,这份东西自然是被忽略了。密旨和明旨比起来自然是不同的,寿王先是和李严稍叙旧情,接着就是生意话,开出了升官的筹码和条件,于公于私两个方面一起鼓动李严出兵,甚至连数目都作了设计:兵三万出陕虢。

不得不说,寿王是个好同志,但这样的好同志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比上他那个运动爱好者的哥哥——令不出京畿,类似东周的中央政权是不应该励精图治的。

李严接了明旨,却没有接密旨。只是坐在那里和杨守贞说闲话,认真询问长安百姓士子现在的生活状态之类,这让杨守贞甚感无力。

“大帅,若是您能领了江淮都统,便是国家的方面栋梁,可以说是位极人臣,”在李严谈到大雁塔的时候杨守贞终于忍耐不住,说道:“……堪比河南、河东啊!”

河南、河东……搞三国,河豚一样的诱惑!心里虽然这么想,但表面还是很诚恳地说道:“当不起啊……我李严又没什么功劳,怎么可以比那两位,不好,不好……”

杨守贞被两个“不好”弄得有些焦躁,但又不敢发作,只好继续循循善诱地说道:“大帅早年平贼有大功,如今安定一方,怎么没有功劳?若北向进兵,更是锦上添花,国之干城……”

李严眯起眼睛,仿佛在长考,但心里却是什么都没有,策略早已经定下,现在纯属表演。

杨守贞却以为李严已经动心,正在犹豫,当下说道:“监国殿下临行前曾嘱咐下官,旨意只是态度,若是大帅还有何为难之处,尽可道之,只要不违国家制度,殿下将尽力解决。”

李严还是没说话,李胤烨看看时机差不多,先开口了:“蒙殿下体谅,我家大帅缺有难处啊,只是朝廷如今事务繁杂,却是不好开口……”

杨守贞并不介意李胤烨虚伪的话语,接口问道:“大帅有何难处不妨请讲,下官必将回禀监国殿下……呃,若非重大事务,下官也是有些临机之权的。”

李严的眼睛终于睁开了一点,看了一眼李胤烨。

李某人作盘算状,犹豫了一下方才开口道:“比如河阳李罕之李大帅,乃是我家大帅的旧友,如今不愿生灵涂炭,挂印离镇寓居山南,我家大帅不忍见人才埋没……”

李某人的话好象有五斤板油一样,杨守贞被弄得恶心不已,在如今的世道的确是只有文人最不要脸面啊!恶心归恶心,杨守贞还是得继续,试探着问道:“左金吾卫大将军如何?”

“我记得罕之兄在十年前就是刺使了吧?”李严忽然开口问李胤烨。

李胤烨连忙点头,说道:“是,李帅一直都在地方,深有牧民心得。”

杨守贞没办法了,只好咬牙道:“下官明白,只是如今朝廷手中却没有镇缺可补啊。”

李严终于认真起来,问道:“监国殿下是不是让我安定乱局?”

杨守贞连忙点头。

“朝廷英明,乱局是不是由那些不臣的混帐引起的?”李严继续问道。

杨守贞继续点头。

李严沉痛地说道:“咱们都是朝廷的臣子,都要面对事实,因为朝廷暂时无力平定,这才造成很多贼子都得了镇节的情况,对不对?”

杨守贞算是明白过来了,但却也不好反驳,只得再点头附和。

“嗯,那么关键就是要打击这些贼子了,”李严道:“可如今他们均是羽翼丰满,咱们应该周密布置,徐徐图之,只有这样才让忠诚能员有机会为朝廷和百姓出力……这恐怕还要劳烦杨使再和我的僚属细细商谈,然后上报监国。若是计划周全,李严怎敢不奉皇命?”

杨守贞能怎么说?他还没有强项到当面抵制强藩的地步。

抛下杨守贞,李严迅速赶往作战室,在那里,将确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普通士兵是不知道高层计划的,他们的任务就是训练,然后上战场去杀敌或者死亡。在决策层看来,士兵在战争中的表现就是数字的消耗,或者说是生意,士兵的生命永远只是生意中的部分成本而已,没人会在意这一个个生命到底在想些什么,古今中外都是这样。

当然,对成本的重视程度各派势力是有区别的,山南比较在意士兵成本,这并不是像美国那样怕民间有什么不和谐的声音,而是军队建设成本太高。这高昂的成本除了直接形成战斗力以外,也形成了山南军士兵独有的职业态度。

山南重视、厚待军队,上战场首先意味着军功的可能,而军功就等于钱,等于地位,等于对生活的改善甚至颠覆。其次,战场上的胜利能够保卫李大帅的统治,而保卫了李大帅就是保卫自己的太平家园。因此,于公于私士兵们都没有理由拒绝上战场,相反的,很多人都热切期盼战争。

和大部分藩镇不一样,山南的好战群体从上到下,占了军队的绝对多数。在高端的是李严所依靠的年轻军官团,包括王贤、刘鄩、刘知俊等将领,中层的是像刘知浣、孙老峪那样的多数统制官,而下层的则是像王石头、裴阿蛮这样的山南本地兵,这个群体从平民身份开始就一直受李严的宣传鼓舞,狂热无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李严带到山南来的几千人现在已经被稀释消耗,除去战死的和退役的,剩下的多数都已经成为下层军官,随着地位的改变,拥有充分战争经历的他们好战而不狂热,比如新任的山南第二军三团队正张苦娃。

“这是什么?”张苦娃问自己手下的一个兵。

那兵以为队正不识字,认真恳切地解释道:“这是咱们队新兵的请战书。”

“要打仗了?”张苦娃问对方:“你接到通知了吗?”

“没有……”那兵惊讶地望着张苦娃,觉得对方作为军官居然没有一点敏感性大是不该,说道:“可如今天下大乱,咱们山南难道会袖手一旁?”

看着纸上写的“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豪言壮语,张苦娃不知道是种什么感觉,问道:“你识字?干吗不好好念书考学好做官?”

“报告,念了四年,”士兵答道:“古人云,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张苦娃刚从第三军调过来没两天,对手下并不熟悉,细看这士兵,果然还带着书卷气。新兵张苦娃见多了,当下将手里的纸撕得粉碎,冷声道:“该干嘛干嘛去!”

士兵的脸涨得通红,却呆立不动。

“怎么还不走?!”张苦娃有些恼了:“不服从命令?”

士兵有些害怕,但还是梗着脖子道:“这请战书是请您转交营里的,按照条例您无权撕毁……”

话音未落,士兵的胸口就挨了一脚,扑倒在地,张苦娃显然下脚不轻,士兵的身体蜷得跟毛虫一般。

“来人!”张苦娃叫了一声,立即进来两个士兵,他们面庞青涩,应当也是新兵。

“把这家伙拖回去,”张苦娃道:“叫他们许什长来见我!”

两个士兵呆了呆,很快执行了命令,但手脚神情间却隐约体现出了对张苦娃的不满。张苦娃看在眼里,却没有说什么。

“你是干什么吃的?!”在许什长来以后张苦娃才暴发出来:“还河南来的?连个兵都看不住!他娘的串连了二十三个,今年的新兵齐了!”

许什长是个三十多的老兵,这在山南现在的军队里并不是很多——李严在河南扩充的时候要的多是张苦娃兄弟这样年轻的孩子。听长官骂他只能低头,等张苦娃停下这才小心地解释道:“这个兵他是读书人,之前监察司那些人还拿他做过什么典型……咱们老粗的说不过他,况且他平时训练也不错,又不好寻机打骂……他有些见识和手段,新兵都听他的,平常只是说些报效大帅,做将军之类的,咱们也没有去管,却没没想到弄了这么大动静……”

张苦娃烦躁起来,对于那样的兵,打显然不是办法,但任由他们发展的话对于军官指挥来说更不是好事,到了战场指不定会造成什么后果。张苦娃带过两三年新兵,每一批都被他教训得十分妥帖,但他却是没有教训过这种读过书的兵。

“要不把长官打个报告,把他调到团里新建的那个什么队里去?”什长见长官皱眉,小声地说道:“听说那里都是读书人。”

军宣队吗?张苦娃很快否决了这个建议,那个军宣队张苦娃是参观过的,讲演谈心,鼓舞士气用的,还有女人吹拉弹唱的……要是这个兵去了,八成新兵会大为不满。

想来想去,张苦娃决定还是报告给上级,随即问道:“那个谁叫什么名字来来着?”

“黄铎。”许什长答道:“复州人。”

“嗯……你给我先看住了,拿点威严,识字算个球,能打才汉子!”张苦娃叮嘱道:“还有,让那些其他什长和老兵都注意着点新兵……”

正说话间,帐外一声马嘶,随着一声“报告!”,一个兵进得帐来,却是营里专门传递消息的通信兵。

“通知,各队队正必须于申时赶到营部,有重要会议!”通信兵话说得很快。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喜欢残唐再起请大家收藏:(www.zcwx.org)残唐再起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