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残唐再起 > 第147章 南方乱局

残唐再起 第147章 南方乱局

作者: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2-05-20 19:51:13 来源:总裁文学

中和三年九月月中,蔡州孙儒率所部七千人脱离秦宗权自立,追随其后的有刘建锋、马殷等人。孙儒此时已过汴境,纵兵东进,显然是谋图淮扬。促使他作出这个决定正是刚刚正式爆发的淮南内乱。

先是,一心求仙的高骈大官人智商骤降,在著名小人吕用之的鼓捣之下,对手下如梁缵、陈珙、冯绶、董瑾、俞公楚、姚归礼等等一并疏远。还将政务军事全交代给了吕大才子,自己天天骑着几只木头刻成的仙鹤以神仙自诩,妄想症越来越严重。

既然拿到了淮南的管理权,吕大才子知道一个人实力不行,于是又找了另外两个小人张守一和诸葛殷来做助手,三大贼子一起出手,一时间淮南乌烟瘴气。梁缵和陈珙比较倒霉,因为多说了两句,结果是一个丢了兵权,一个索性被族灭。

这样的局面一起,手握兵权的将领们终于坐不住了,眼看这吕大奸贼就要杀到自己头上,哪里还忍耐得住?

最先站起来的是毕师铎,这人是黄巢降将,本身在淮南的根基就不稳当,现在吕用之连高骈在神策军时就随在左右的旧臣都敢杀,他毕师铎又算得了什么?汗涔涔地思虑了一番,毕师铎牙齿一咬,开始联络起来。郑汉璋、张神剑等纷纷回应,一时间暗流汹涌。

吕用之能混到高位也不全因为是马屁功夫,很快的,他就发现了叛乱的蛛丝马迹,没时间收集证据,吕用之立即伪造了一些书信,宣布毕、郑、张等人叛乱,令各州讨之。所谓“各州”自然也不傻,纷纷摇旗呐喊,却很少有人派兵,吕用之只好赤膊上阵,拉开了淮南混战的序幕。

淮南近年颇为安定,百姓半饱的状态从此消失。

孙儒原本是想迅速突击的,但在马殷的建议下,他最终决定先求个名义扩充实力——高骈是宿将,他手下的淮南兵并不是好对付的,当即开始欺负本事相对有限的起时溥来,帮他罢免了两州的刺使,弄得时溥穷蹇不堪,向朱温求援,谁知道朱阿三听说土团白条军不到一个月工夫就扩充到了五万,踌躇不已,连时溥愿意让出两州的条件都不敢一口答应——他和孙儒也打了几个月仗了,吃亏不小,不敢再冒险。

很快的,朱阿三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推脱时溥的要求:汴宋必须加紧讨伐本年度头号巨贼秦宗权。

秦宗权于十月十六日在蔡州称帝。这个一度也令人胆寒的魔王在孙儒和他决裂后一度吐血昏厥,醒来之后忽然变得跟后期的黄巢一样丧心病狂,固执地称帝了。他是谁的意见也不听,甚至连自己弟弟秦宗言都差点被他杖死当场。当了皇帝要宫室,要疆土,于是他就就内政外交一齐开动,下令在蔡州大本营建设豪华宫殿,同时催逼众将四出侵夺地盘。

就在这时,精神已经不正常的秦宗权想到了之前令自己难堪的山南东道,想起了李严。

但一百天蔡州一百天山南,秦宗权最后的疯狂已经无法再威胁山南了。

在百天之前,秦氏如果尽遣精锐来攻,山南极有可能不保,但现在,蔡军已经是日暮途穷,虚有其表而已。

十月二十八日,两军战于方城,山南军入夜后撤退。

十一月初八,孤军深入遭遇坚壁,连人都吃不到的蔡军一万三千人被困于比水北端的一处的弧形地带。

十二月初九,李严派人潜到蔡军饮水上游投毒。为了确保成功,整个投毒过程由这种量产毒药的发明者高景行亲自监督实施。原本还算强悍的蔡军经过扩编以后素质开始滑坡,裹胁来的新兵严重影响了这支队伍的战术素养,原本负责军事水源安全的虞侯并没有做到分时监测以防投毒。一日间,成片的士兵上吐下泄。到了夜间,虚脱的士兵已经无力与踏营而来的山南军相抗衡,成片的人倒在了血泊之中,惊恐的士兵们将自己的性命交给了自己的敌人,趴在地上等待死亡。

此战,入侵山南的一万三千蔡军全军覆没。其中七千人被斩首,其余的人被李严押送后方,沦为苦力。

对于山南方面来说,这次战役也是山南新军刚刚组建的五千新兵所参加的第一战,所有处理贼军伤员、斩杀蔡军主力老兵和将校的任务全部由新兵执行。这些前百姓虽然经过三个月严酷训练,但当刀起刀落血沫横飞,降兵身首异处的时候,因为不适而呕吐甚至晕厥的士兵还是占了相当数量——尽管他们在之前也曾经自我催眠式地吼叫着杀人,但真正清醒过来以后若不是老兵监视,很还是有多人都没勇气下手。

王石头是少数例外之一,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发现一枪枪地捅下去并没有什么不适,到天明时分,死在王石头手下的俘虏已经有三十之多。因为这个表现,王石得到了当月三份军饷的奖励,这让憨厚的庄户少年傻傻地笑了半天,却没发现脸已经被自己抹得腥红。

李严对于新兵的表现还算满意,至少没有出现类似自己所部之前那个叫古瑞的新兵的疯狂情形,看来三个月的训练已经磨练、坚韧了他们的意志。其实这从另一个方面看也说明李严对于杀人这样的事情已经麻木,自然也不觉得强制自己的新兵作杀人演练会是罪恶。事实上,在得知无论怎么预防善后,投毒都将给下游百姓造成影响以后他甚至都没犹豫多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既然已经杀人如麻,又怎么可能立地成佛?

李严所关心的不是个人的道德,而是越发混乱的局势。李严虽然对残唐的历史不是很熟悉——《残唐五代演义传》他倒是看过,不过那书实在太玄幻,却是没有多大的价值。但作为历史系辍学生,他还是能很明显地分辨出自己所在的天空已经不再是书本上历历的文字了。

至少历史上没有李严做山南节度的记载不是?李严有些自嘲地想道。

在山南内部,面对目前这种混乱的局势意见不一,分成了战争和守成两派。战争派以张承业、王贤、霍存、刘知俊等人为主,主张主动出击。这个意见派系中又分为两部分,真心想要平定蔡乱的张承业主张兵出申蔡,一举动捣毁贼穴——这个意见立即被大家无视。两一部分战争派则主张“借道”鄂岳而东进。以韩氏兄弟、李胤烨和梁震为代表守成派则认为,目前正当观望,积蓄实力,不可轻易卷到战祸之中去。两派各执己见,在几次会议之中都没有实现妥协。为此,李严思虑了许久,最终有了定计,只是尚未

“大帅。”刘鄩一直站在李严的身后,见李严面色沉重,知道对方正在思虑局势,当下说道:“近来局势纷乱,职思虑良久亦有所得,愿斗胆一言。”

李严回身看了看刘鄩,只见对方神色沉静,丝毫没有斗胆的意思,眼睛中反而充满了期待的光芒。

…………

三天后,李严最终宣布了山南对于最近乱局的应对计划。这份计划是战争派和守成派观点的折中,但却绝对不是简单的妥协。

这份计划比起守成派观点要更为主动,李严提出了“积极防御”的观点,在计划中山南军在北线选择恰当的时机沿汝水东进,占领吴房至朗山一线,构建一个突出部,形成对蔡的现实的威胁。这样可以为平蔡战事贡献力量,也能为山南赢得更为更好的生存环境,当然,前者主要是说给张承业听的。在中路对申州,李严决定采取守势,因为赵家的申州现在也是墙头草,根本不会傻到听秦宗权的话到处攻袭。至于对乱作一团的淮南,李严语意模糊,只是强调作为友邻藩镇,应当保持对淮南的关注,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但在座众人却分明从中听到了两个地名:“江夏”、“汉阳”。

相辅相成的,这份计划也强调了趁机积蓄力量的重要性。李严决定:山南军将从新一批战争难民中征募士兵,编练习三到五千人,待遇减半的新军以取代西面诸军的防务,将西面部队抽调到东面充实防御——对于山南广袤的土地来说,山南军实在显得太少了。

同时,山南制备所必须加紧完成装备制造,必须在年内完成主力部队一万人的换装事宜,保证士兵在使用制式的兵器的基础上能够保证拥有状况最好的军械——这一点在流民屯和新抓获的俘虏的参与下应当是可以完成的。在军械方面还有一个让所有知情人震撼的决定就是:山南军一营、二营、节度牙卫“撼山营”将按不同比率和需求装备“西瓜”,必要时投入实战。

在山南民政上,李严决定尽可能的补充的人口,主要途径是吸纳难民和“劝导”接壤藩镇的人口,李严一举“歼灭”蔡州一万三千“主力”的战绩足够让周围军力一般的藩镇不敢随便翻脸。在生产资料上,李严要求战备处“可以采用一切必要手段”来获取以便建立新的流民屯点和移民村落。这一点让具体负责的梁震大为皱眉,要不是李严暗示可以调动规模在千人左右的主力部队,他几乎就要叫出苦来了。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李严宣布,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山南民政改由山南监军使张承业负责。这是李严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张承业这样的人才不用太可惜,但他那死忠于朝廷的态度却显然不符合山南一切利己的风格,只好让张承业负责相对不甚重要的民政(毕竟牵扯到军事的东西都由战备处负责),而且“在现有体制”下,张承业也很难培养起自己的势力。

命令一出就要坚决执行是山南一直强调培养的素质,李严宣布完命令以后,众将纷纷开始各自去计划自己所负责的事务,李严叫住了郁郁的赵麓。

赵麓在最初到山南的消沉以后,曾经一度极其勤奋地操练自己所部,作为山南军中比较重要的将领,他手下有三个营和至今没有拆散的陈州独立大队(这在山南是唯一的特例)。赵麓一心复仇,拼命训练自己的部队,在之前的慈丘一战中表现一流,十天前的歼灭战中,赵麓所部也是下手最为狠辣的。但今日李严的命令却显然让他有些郁郁,从心底来说,他和张承业的态度是一致的,但他也意识到这个有点不现实,因此在几次争论之中他都保持了沉默。

李严看了赵麓一眼,道:“你回去研究一下怎么完成北线作战任务。”

一听这话,赵麓立即露出兴奋之色,但随即疑惑地问道:“大帅不担心赵麓莽撞?”

“你要是真带兵去打蔡州我也没有办法。”李严淡然说道:“不过我想你不会的,因为拼命不是报仇的好办法,而且……作为将门子弟你应该知道,一个合格的将领不会因为自己的冲动而牺牲士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赵麓点点头,仇恨埋藏得久了,冲动会慢慢转化为理智。一年过去,他已经不是刚从陈州逃得性命的那个赵麓了。当下说道:“若是时机得当,我还是会突袭蔡州。”

李严说道:“如果真是那样,记得报上作战计划!”

…………

事实上,李严非常清楚,赵麓所谓得当的时机根本不会出现。因为它必须建立在另一个“恰当的时机”之上,在今日宣布命令之前,李严曾和李胤烨、韩建、梁震三人商议过,平蔡的功劳山南不能争,否则就是和河南作对,而河南的仇视对于决心在平蔡后集中发展两到三年的李严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负面因素。

所以,李严所说的恰当时机实际上就是等待河南方面对蔡取得决定性战果以后的一个姿态行为。既表明了态度,又能获取一个进兵前沿,这样的结果对于山南来说是再好不过了。对于目前的乱局,李严最大的希望在南线——江夏和汉阳。如果能夺取日后的武汉作为东进基地,那山南在战略态势上将会更加主动,如果能顺便拿到现在的武昌,那么李严更是可以随时东进淮南。当然,即使目标没有实现,山南在乱局之中只要能稳定发展,以军事管制制度在短期内无以伦比的优势,必然也能迅速提高自身力量,不至于捉襟见肘。

三年!只要安定地发展三年,山南最少可以自保!李严暗暗对自己说道。

“张承业来了……”李严正想间,辛恪走进来对李严轻声说道。

李严神色一动,随即站了起来,正要去迎,却听门呀的一声,张承业已经走了进来。

“张使安好。”李严笑容可掬,好象完全没有看到对方脸上的不快,说道:“请坐,辛恪,把你叔父弄来的好茶给砌上一壶……”

待到辛恪离开,张承业终于忍耐不住,问道:“大帅,你的官职是谁给的?”

“圣天子、陛下、皇帝。”李严现在是老油条了,说什么都是不动声色。基本上已经脸厚如墙。

“那不知道大帅心中可还有朝廷?可还有些臣子本分?”这些诛心的话原本张承业是不会说的,因为这么一说弄得不好就会引来大祸。但他却最终还是说了,出于对李严的一种信任和惋惜,他觉得李严不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乱杀之辈,更惋惜李严的“不世之才”,惋惜这样的少年英雄不能为国家效命尽忠。

李严正要答话,辛恪却推门进来了,但手上并没有什么茶壶。

“大帅、张使……”辛恪说道:“申州来人了,自称是赵匡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今天状态不好……这章字数多点近5000,权抵两章可不可以?守夜所在附近没有维修点,没办法换到键盘,买了个USB的先用着——不过键帽真是太硬了……)

喜欢残唐再起请大家收藏:(www.zcwx.org)残唐再起总裁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