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六百章 继续下钻 4000字)

超级能源强国 第六百章 继续下钻 4000字)

作者:志鸟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5-08 22:40:09 来源:69书吧

当503号钻井到达2940米深度的时候,苏城等大华人都变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负责技术问题的顾海健和其他几名海洋石油研究所的研究员,更是不时的看向船舱里的电话。

如果见到了油huā或者其他可能出油的征兆,钻井平台上的钻井队长就会通过电话申请试油,试油成功则代表着油井产油了,试油失败就只能选择继续钻探或放弃。由于现场的判断往往准确度高,此时电话响起,继而见到原油的机会很大。

在大华实业,基层干部的水平都是远高于国企的,至少能达到国外技术企业的同类水平。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场工作的经验性强,有利于基础不强的国内工人积累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华实业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它极少桎梏,更不存在玻璃天huā板,往往能够由此延揽和挖角到许多不不得志的技术人才。

相对应的,国企的基层干部水平普遍参差不齐,这并非是人才引进的问题,而是人才使用的问题。即使有一些聪明而优秀的基层干部,由于待遇和级别挂钩,在晋升机制畅通的情况下,这些优秀的基层干部会以很快的速度晋升到管理层,从而脱离了基层工作,并拿到与才华与努力相适应的薪酬待遇。而在晋升机制不良的情况下,优秀的基层干部不能得到提拔,福利待遇自然不佳,一年两年还可以,时间长了,不免会产生怨气,进而影响工作。

而在大华实业,钻井队长是被评价为A类重要岗位的,钻井平台的主管则是A 类的重要岗位,不止正职,即使是副职,做上两三年时间,也能上升到“特殊贡献清单”的中层位置,意味着红利水平要比普通的总监副总监级管理层还要多。如此一来,基层的完整性就能够得到保证,基层干部也不会盲目追求晋升管理层。后者的上升空间虽然更大,但工作要求却是不同的,若是不能适应,不仅难以晋升,反而有可能从“特殊贡献清单”上落下来,对大华员工而言,能不能上清单,至少是两倍以上的收入差距,清单中间位置的收入,更是普通员工的薪酬五倍以上,再重要不过了。

大华的红利制度也施行了好几年,不管是三桶油还是其他的国内企业员工,基本都有所了解,因此,许多不甘寂寞的基层干部在本单位做不下去的时候,都会尝试来大华实业试试水,比起如火如荼的下海风潮来说,到大华实业这样的大型私企却要风险小的多,且以大华实业的薪酬回报,大家也不会觉得少。

90年代中期毕竟与80年代不同了,人们的思想相对开放,赚到第一桶金和第二桶金的人们,也用财富不断的冲击着众人的观念。另一方面,外企白领几乎成为一种神话,而在大华公关部的有意识推动下,到大华实业工作,近乎于得到了了国内有数的好工作。

事实上,由于大华实业的利润极高,这也的确是国内有数的好工作。相比中石油的150万名员工,大华实业如今也不过扩张到了三万出头,因此,虽然总体利润还差着不少,平摊到每个员工身上就多的多了,每年释放的红利虽然只是总利润的10%左右,依然显的丰厚无比。

503号钻井平台上的钻井队长李虎就来自国营煤矿,他是在瑟坦开发时期的大招聘中投奔大华实业的,到瑟坦煤矿做了两年的采油工以后,先后经历了钻井、固井等工作,后来又到大华的浦东培训基地进修,再回瑟坦做采油队的副队长,勘探队的副队长,钻井队队长,差不多轮了一圈以后,再次进修,被挑选来到里海地区辅助建设,跟随勘探,接着做了最重要的钻井平台的钻井队长,兼任平台主管的职位。

就履历和技术而言,32岁的李虎无可挑剔,也是依靠着履历和技术,他才能得到整个大华实业最重要的蓝领职位,若无意外,以后的油田开发工作,都会有他的身影。

尽管经验丰富,钻井平台上的李虎却没有丝毫轻松的意思。

海上钻井平台使用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而先进技术往往意味着使用时间短,使用时间少,使用经验也少,同时,最先进的技术通常也就不是最成熟的技术,通常代表着复杂的操作。

仅仅如此,每年都要参加两三个月进修的李虎倒是不在乎,真正令他脸色凝重的还是钻井本身。

有没有出油的迹象,什么时候应该果断试油,这些都需要根据经验和现场的状况进行判断,而判断的时间往往很短,机会往往会一闪即逝。

历史上,有很多油田都曾经历过两三次的钻探。三年的特许权下来,没有找到油的油田多了,翻过头去,油田却被其他公司找到的也不少见。

大多数时候,出油不出油的征兆都很浅显,最终能不能得到喷涌的石油,全看试油的选择。

假如选择错了时机,试油试到的兴许就是泥浆,即使原油就在30公分外涌动,找不到就是找不到。

李虎是不会放任一个油井从自己的手边溜走的。

然而,自2800米开始,到现在2940米,已是90米的进尺了,仍然什么都没有发现。

李虎的表情镇定,心里不免是有些变化的。

如今,第一座钻井平照常生产,503号若是与之处于同一个油田或油区,到了这个深度,理应有所发现才是。

至少,井下的状态应该有所改变才是。

“要不,咱们停止下钻,先做个试油看看?”钻井队的副队长有40多岁,经验丰富,是大华人事部从新*疆挖回来的好手,参与的钻井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却是不愿长居当地,方才跳到了大华实业,没想到给派到了更遥远的中亚地区。当然,里海附近的环境还算不错,丰厚的薪水又足以让他在总部所在的上*海安家,这位副队长也就绝了再跳槽的念头,每年在家住两个月,就出国工作大半年,过着类似渔民的生活。

李虎一向尊重副队长的意见,打井数量在这个年代,还是非常重要的经验。

不过,这口井是李虎从头盯到尾的,他考虑了一会,摇头道:“钻到3000米不出油,再考虑试油的问题。咱们隔1号井的位置远了,收回来也不一定能找对地方。”

“那就等等。”副队长没有坚持。

斜井算是钻井过程中的一种高端技术,埕岛油田和瑟坦油田就曾经用过大斜率井到了7年后的今天,在钻井过程中延出斜井的技术也比较成熟了,这样的横向井,能够修正垂直钻井的位置差但同样需要打对位置。

钻井的进尺依旧慢慢增涨。

辅助船上,顾海健满脸是汗,不停的翻着手头的地质图,又比对着电脑,念叨着说:“按道理,这里出油的可能很高啊”

苏城带着其他六个公司的代表留在船上,自然不是让人来看自己出丑的顾海健和他本人的判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接近3000米还没出油,确实不在顾海健的判断内。

这里是海上钻井,不似陆上钻井的技术能到五六千米,就90年代中期的海洋技术,钻井到3000米已经不浅了,3500米差不多就是正常的钻井深度,再深的钻井平台也不是没有但这种钻井平台的成本高昂,建好的油井成本也不低分摊到每桶成本就有些过高了。

后世的深海钻井平台,桶油成本可以高到70美元每桶,算上其他的开支,逼近油价了。1994年的技术没有那么好,但在中距离的钻井方面,成本却是相对更高,无论是谁,都不希望遇到3500米以下的油田。

施万可作为中海油的员工,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偷偷的瞄了苏城一眼,却见后者脸色镇定,完全看不出变化来。

“3000米了。”钻井平台上挂出了黄色的旗帜,代表着3000米进尺达到。

若是以前,钻井队说不定要欢呼一番。然而,在被暗示了深度的情况下,这面黄色的旗帜却让人进退两难。

“苏董,顾所,要不要指导一下现场?”杨明知道苏城提倡要信任现场,但他还是小声提醒了一下。

顾海健的脊背都被汗给打湿了,他丢下图纸,沉声道:“现在有两个选择,继续往下,或者强行试油。如果强行试油的表现好的话,也可以再考虑射孔方案。”

地下的原油是一层层的,就像是蛋糕里的奶油一样,几百上千米的岩石间往往藏着几米厚或者几十米厚的油层,若是钻井的位置比较偏,遇到几十厘米的原油层也不奇怪。

试油通常是在油层上打开一个口子,令其压力释放出来,原油自然源源不断的送上来。

射孔稍稍强力一些,可以破开井下的泥浆,让试油的成功率增加。苏城就曾在废油井尝试这种方式。

到了90年代中期,这种技术已相当成熟,属于常用手段。

但是,再好的手段,也得井下有油层才行。

至少,已经钻下去的3000米内,需要有油层。

苏城默默思考。

这些年,他已经习惯了关键时刻的决定。

人生就是由一个个决定组成的,正确的决定促使上升,错误的决定制造下降。

而在苏城思考的过程中,钻井平台上的发动机轰鸣声却已渐渐小了。

钻井队长李虎也在犹豫。

钻井不是打的越深越好,下钻的过程会将井里的泥浆挤出,下钻到3000米,2000米处的油层就等于要经历1000米的泥浆反出,用形象的比喻,油层被糊住的可能性极大。

预计的油层深度是2860米左右,现在钻到3000米,对油层的影响还不大,再钻几百米,就是有油层,说不定也被污染了。

李虎仔细观察着泥浆的反出,有点不确定是否继续了。

这时候,钻井平台上的蓝色电话“嘟嘟”的响了起来。

“我是钻井队长李虎。”李虎拿起电话,首先自报家门,旁边就是辅助船,电话线也是拉到那里去的,不用说就是指挥中心打过来的。

“我是苏城。”苏城中气十足,却是听的李虎一愣。

“董事长?”

“是我。现场的情况如何?”

“目前还没有见到出油的迹象。”李虎说的很艰难。

“我是海洋石油研究所的所长顾海健,任何迹象都没有吗?”顾海健趴在桌子上,对着免提大声喊。

李虎将话筒拿的离自己稍微远一点,等他说完,才低声道:“没有见到出油迹象。”

“从2850米到3000米,没有任何迹象?”顾海健重复问了一次,这与他的判断可不相符。

“没有。”李虎明知道对面看不到,还是摇了摇头。

“继续下钻吧。”这次换成了苏城。

“苏董!”

“董事长!”

顾海健和李虎都叫了出来。

“李虎是吧,我刚刚看过你的履历,你在瑟坦油田是找到油井最多的钻井队长之一,进尺虽然不是最高的,得到采油井产量却排名在前10,我认为,你是一个足够细致的钻井队长,不会遗漏出油迹象。我相信你的判断,请继续下钻,我们等待你的好消息。”苏城的声音不急不缓,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不知怎的,李虎突然说不出话了,嗓子一下子变的无比干涩,像是跑了一万米似的。

他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专业水平,相信自己的经验,相信自己的感觉,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拒绝副队长的建议下,坚持下钻。

但是,他也知道辅助船上有国内来的考察团,还有国外公司的参观者。最终,苏城选择相信自己,而不是海洋石油研究所的所长顾海健

身为大华的员工,谁都知道大华实验室在苏城心里的地位。顾海健更是海洋石油方面的绝对权威

苏城的声音依旧平稳,似乎向众人解释着道:“虽然有钻井在没有出油迹象的情况下完井试油能够成功,但这种情况毕竟不多。相反,认为2860米就能出油,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我相信李虎的判断,继续下钻是最好的选择。”

这是苏城第二次说“相信李虎的判断”了。

李虎喃喃的重复了一遍,犹豫的神色一扫而光。

“继续下钻!注意记录”李虎大吼一声,像是帆船时代的水手长似的,气势十足,意气风发。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