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四百五十六章 软肋

超级能源强国 第四百五十六章 软肋

作者:志鸟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5-08 22:40:09 来源:69书吧

“五星邀五环,北京连四海,中国正开放,长江敞胸怀……光荣的旗帜高高飘扬……告诉蓝天,告诉大地,我们奔跑向未来……”晚上六点,工厂的高音喇叭里,就放出了歌声,像是学校的铃声似的,宣布当天的工作结束。

换班的工人和下班的工人,像是两条汹涌的河流似的,迅速的塞满宽敞的马路,安静的车间,也被浓烈的《五星邀五环》的歌声装满。

正在思考间的苏城和林永贵不自觉的站起来。

《五星邀五环》是七运会的主题曲,也是典型的政治歌曲,是中国第一次申请奥运会的伴奏。

尽管如此,《五星邀五环》的曲风中饱含的昂扬气势,却是非常符合两人的心情的。

1993年,正是国人最希望证明自己的一年。建国近半个世纪,改革开放十多年,当多年的物资匮乏结束,当多年的艰辛缓解,当睁眼看清了世界……中国人突然无比的希望,有一个人站出来,最好是一个外国人站出来,证明自己多年来的坚持和奋斗,不是水中捞月,入海算沙……

申请奥运会,正是这种渴望的最终体现。

一首歌即将结束,林永贵忽然像是惊醒过来似的,道:“如果能建成中哈线,获得一块中亚的油田,我这辈子,就算是值了。”

苏城一愣,旋即笑道:“林总太小看自己了,您还有大好的光阴,能做许多事。”

“只要能做成这件事,我就心满意足了。”离开了自己的地盘,林永贵似乎也卸下了他那严肃而威严的面具,重复了刚才的话。

苏城微微点头,脸色也变的认真了。

他的目光从车间那并不明亮的窗户上望了出去,眼睛盯着灰黄色工装组成的队伍,一会儿,低声道:“无论中哈线是否能行,我都会前往阿塞拜疆,尝试获得一块的油田的。”

其实,苏城远不必告诉林永贵这个计划,但这一瞬间,他却觉得,也许应该让林永贵知道此事。

盯着阿塞拜疆的油田的公司太多太多了,胜利油田或者国内的什么公司,远没有成为有力竞争者。他也不用

林永贵并不惊讶,只轻声问道:“如果中哈线不成,你在阿塞拜疆获得油田以后,怎么运输石油?”

“据说,美国人会建一条阿塞拜疆到土耳其的石油管线,以绕过俄罗斯的控制,假如我获得了阿塞拜疆的油田,又没有争取到中哈线或者安大线,大概会争取使用这条石油管线。”苏城简单的解释了一句,再次透漏出一条信息,不似他记忆中的讯息,这个消息是信息局自美国公开渠道搜集的情报,经过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与事实相差无几。

虽然不知道美国人建的管道,每年的通过量有多少,但借用别国的管道,肯定会有种种的不方便的。商业竞争且不提,光是政治变动就够喝一壶的了。林永贵也做了多年石油,非常清楚失去运输渠道的窘境。假如大华获得了一块阿塞拜疆的油田,那一旦出油,钻井差不多就是不能停的,运不出去,最好的解决方案,也是廉价出售给美国的中间商,最终只赚个本钱。

这也是石油开发的风险之一。为了获得世界上总价最高的液体,石油公司自始至终,都是冒着常人无法承受的风险的。

相比于国企,私企承受的风险尤其巨大。特别是小型的私人企业,往往是前一秒天堂,后一秒地狱……

林永贵摸了摸两鬓的白发,吁声道:“谁都不容易。其实……”

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其实,大华不做石油开发,不做石油管道,也能过的不错。我这辈子,就给了胜利油田了,你不用知易行难。”

“难走的路,被人走的多了,也就变成了容易走的路,好不容易来到这个世界,要是追求享受,就不该做企业。”苏城半真半假的道。

林永贵眨眨眼,笑了:“也就你这样,才能石油开发吧。”

“是有了林书记你们开创的基础,我们才有了选择。”苏城不失时机的捧了林永贵一把。

林永贵笑的欢畅,摩挲着下巴,道:“想一想,我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入党32年了,要说基础,我这一代人,也是站在了前人的基础上。”

不用苏城回应,林永贵自顾自的道:“我是61年入党的,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那时候,别说是奥运会了,从国外购买石油的事,我们是想也不敢想。大家早上起来喝一碗野菜粥,再喝一肚子的水,就摇摇晃晃的去干活,每天憋足了劲,就想能多采1吨的石油,能多换点化肥回来,多换点粮食回来……”

年轻时的记忆,总是最难以磨灭的。

林永贵轻轻的吁了一口气,转过身子,背对着苏城,道:“时代不同了……当年,谁敢想象,有一天,咱们有能力建一条上千公里长的钢铁的管道,然后从国外购买石油……”

苏城被他说的也有些激动,郑重道:“我们一定能做成的。”

“是一定要做成。”林永贵微微提高了声量,道:“咱们国家有12亿人——要解决12亿人的温饱,要让12亿人吃饱穿暖,过的越来越好,就要比现在多的多的花费,多的多的塑料大棚,多的多的化纤…我想,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要求。因此,别看现在的中东石油便宜,总有一天,会不便宜的。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石油通道,也说不上安全。石油资源的争夺,以后会愈演愈烈的。”

苏城心里头明白了,林永贵似真似假的真情流露,原来都是为了中东石油在做铺垫。

90年代的中东石油确实便宜,低硫的甜油一度卖到30美元以下,这样的轻质原油是国际市场上的热销货,能够比中亚等地区出产的重油提炼出更多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向来是各大炼油厂的最爱。然而,因为经济危机和石油增产,以及世界和平种种影响,90年代前中期的原油都卖不上价格。

在国内,采不如买的论调自然会渐渐盛行起来。

相比动辄上亿美元的石油勘探投入,直接购买中东原油,似乎经济性更好。

但像是林永贵这样的保守派,他们是不会认同这种论调的。偏偏采不如买的调子日渐高亢,林永贵大概也担心苏城改弦易辙。

其实,从纯赚钱的角度来说,开采中亚石油,并不能说是一个上佳的选择。同样的钱,放入房地产市场,投入商业流通领域,也许能得到更多的回报,风险还更小一些。

林永贵的底牌,只能是信仰和目标。

虽然听起来有点虚无缥缈,但中国的事业,中国的实业,中国的成功,不正式在虚无缥缈中建立起来的吗?

身为副部级的官员,林永贵从不会低估信仰和目标的力量。

人,总是得有些追求。

获得的越多,追求反而会越纯粹。

……

苏城并没有给林永贵一个确定的答复,但他一直陪着林永贵走出厂区。

中哈石油管道,即使是企业行为,也脱不开国家力量,不是他说办成就能办成的,更别说是许诺了。

林永贵想要的,只是苏城在这个项目上的投入,并不是真的想要一句不负责任的承诺。他见苏城谨慎处事,反而更加高兴。

晚间,林永贵悄然离开济*南。

苏城继续参加了济柴动力机厂的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分别参加了两场会议,理顺了公共事业部和分公司之间的关系,才施施然的离开。

国内的媒体虽然早就不守规矩了,但他们的嗅觉大多停留在红包上,还没有进化到狗仔的水平。没有哪个工业报刊的记者有留意到苏城的动作,就算是大庆的张长亭,其实也没有将注意力放在林永贵身上,而是投注在了总公司那里。

官员们的眼睛总是盯着上级领导,至少在国内市场,这是相当有效的。

可遇到大华这样的私企,就往往会出现遗漏。

苏城可不像是国企或政府的领导那样,需要按时参加一些有的没的会议,或者时不时的做汇报。

他甚至不用向任何人解释自己的行程和安排。

这样,当他在巡查旗下企业的过程中,慢慢的消失了,也没有人意识到问题。

在关注的盲点。苏城从欧洲转飞,抵达了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随行的除了大华集团的专业人员以外,还有特意请来的几名设计规划师,。

苏城从不打无把握的仗。在石油开发的过程中,也不会有碰运气的人。

综合信息局提供的消息,以及苏城自己的记忆,他非常确定,阿拉木图这座欧洲味浓郁的城市,挂着“哈萨克斯坦首都”的头衔的日子,屈指可数了。

铁腕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最感兴趣的事情也许是石油,但他最头疼的事,却是“迁都”。

是的,用不了几年,美丽的阿拉木图就不再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了。

为了对抗国家内部的反抗,钢筋铁骨的扎尔巴耶夫也不免露出软肋。

……R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