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三百零二章 院士

超级能源强国 第三百零二章 院士

作者:志鸟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5-08 22:40:09 来源:69书吧

确定了救市方案以后,苏城离开了会议室,继续等在外面,银行系的先生们可不想当着他的面讨论股市改革的方案。

再回到会议室已是一个小时以后了,管行长等人早在几分钟前,就半忧半喜的离开了。

周老招招手,示意苏城坐在自己右侧,微笑道:“叫你来谈谈石化基地的事,没想到又让你解决了一个问题。大华有没有做金融的意图?”

“我们还是希望能专心做石油产业,金融也许再过一些年会考虑。对于深发展,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操作,不准备参与银行的经营活动。”在〖中〗国,所谓的做金融其实只有股市一条路可走。郑州虽有期货交易市场,但风险巨大,规范性极差。银行、外汇和保险是政策重灾区,一失足成千古恨,周老估计都没有考虑它们。

深圳发展银行在1991年的当下,很少有人把它当回事,虽然是深交所的上市公司,但到去年,它的总资产才2亿元人民币,到今年也不过5亿,本身依旧是农村信用社的格局。这种规模的银行,全国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家。它的价值在于股份制和深交所上市的机会,如果不是有股市这个融资途径,同时股份制银行能够容纳私人投资者的特性,深交所最终会像是大多数的城市商业银行一样,默默无闻,半死不活的养着一群金融从业人员作罢。

对于资产几十亿美元的大华实业集团,深圳发展银行还不具有融资的潜力,要是能对它进行大规模的重组改造,它也许能成为一个财团的金融机构,偏偏国情不允许。

在海沧计划的当口,苏城也不愿节外生枝。深发展的股票很快就能涨几十倍,到2010年前后,最高能涨5000倍,用来套利就很不错了。

能不能当作银行来用,苏城其实并不关心。

周老对苏城的知情识趣很满意。刚才的会议,证明了苏城的决断和决心,现在又听了他的表态,周老轻笑一声,道:“说说你们的想法。”

苏城顿时轻松了下来。大华实业的想法早就摆在台面上了,周老只要愿意听,那就好的很。

按照既定的稿子,苏城首先说了大华实业的资金筹备情况,然后又说了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的改造,接着是合作公司的合同与协议签订情况,他着重提到了中石油。

随着塑化剂事件的日益升温,大华实业不断的被提及,总算是养出了一些声望,中石油内部对大华的“利益对冲”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抗拒了。

就政治角度而言,中石油最需要的是打败中石化,其他私人公司、外国公司都可以看作是盟友,唯独中石化是它的天敌。他们不会无谓的找麻烦,但大华实业做了工作,就有资格得到他们的支持。

苏城说了40分钟左右,周老始终注意倾听,但不发表任何的意见。

他身边的助理记的那叫一个匆忙,说是辛苦也不未过。

等苏城说完资金筹备,以及人力和技术准备之后,周老略作思考,道:“你想接手海沧计划,要分三步走。首先,台塑放弃海沧计划;其次,大华实业通过一系列的评判;第三,委员们投票同意。很难说这需要多长时间,中间会有多少波折,你能坚持下来吗?”

“可以。”苏城也是知道台塑会放弃,才答应的这么痛快。

周老对苏城的决断则有了新的认识,他继续道:“我最多还有五年时间就要彻底退休了。也许只有三年时间。因此,如果三年时间还不能决定石化基地的归属,你就要重来一遍,可以吗?”

“我还年轻,王永庆能用十几年推动他的六轻计划,我也能做到。而且,我相信三年内就会有结论的。”不光是六轻计划,就是刚刚竣工的扬子乙烯工程也用了20年时间,当年做决定的领导早都退了好几茬了。

越是巨大的工程,需要做决定的人的地位就越高,相应的年龄就越大,产生变动的风险就越高。〖中〗国自80年代以来的政治环境相当稳定,即使如此,中间还是有各种各样的挫折和阻碍,其他的第三世界国家就更不用说了,一个领导人的下台往往意味着推倒重来,即使如此,该坚持下去的项目依然要坚持下去。

一遍遍的重复痛苦,就是资源型企业的生命历程。如同其他的生命一样,它的快乐建立在自己和其他生命的痛苦之上。

周老用深邃的目光看着苏城,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道:那么,第一步只是等待,我们先放到一边。关于评判,你有什么想法?”

“您是说对大华的技术和管理等等方面的评判吧?”

“是。这么大的项目,不能量化的部分,最好是有一份评判的报告,这有利于计划的通过。”别看周老话都说不清楚了,思维却比大多数人都清晰。诸如量化管理之类的好处,他们全都了解的一清二楚,只是平时不说罢了。

苏城犹豫了一下,道:“我不知道国内有这样的评判……”

周老呵呵的笑了出来,然后又“咳咳”的咳嗽起来。

万泉连忙给他端了一杯水,轻抚其背的同时,嗔怪的对苏城道:“苏董,大华实业这么大的企业,难道不能请有关部门进行评判吗?”

苏城好像明白了。是啊,国外的研究报告,也不过是一些学校或非盈利组织的专家教授出面,进行审查研究,然后出具的。

但不管是什么组织,不管它想不想盈利,它至少需要资金来维持运营,以及进行研究。这些钱,假如国家不给的话,不就得找大公司化缘。

国内确实没有相关的评测机构,那大华就资助一个好了。环保组织怎么建的,就怎么资助评测机构好了。

想到此处,苏城连忙道:“我知道了,大华会找一些机构进行评判的。”

“进行评判的专家和机构要权威,最好是科学院的专家。委员们都不了解技术,有报告以后,对他们的判断很有好处。”周老说的科学院的专家就是所谓的院士了。和社科院、政策研究中心一样,〖中〗国科学院同样属于国家级的智囊机构。看有关早期〖中〗国技术发展的历史,经常能够看到某某科学家,或者某几个科学家联名向国家领导上书,阐明发展某某工业或进行某某改革的重要性,然后国家领导予以批示,继而做出重大决定的故事。〖中〗国的两弹一星,863计划等重大科技事件,基本都是在此背景下搞起来的。这些科学家其实也不是以科学家的名义向上报告的,他们其实就是国家智囊。只是那个时代,不那样称呼而已。

周老的办公室,常年有院士出没。但对苏城来说,找院士的感觉比找行政领导人还要刺激一些。

周老看他的神色,略一想,甩甩手笑道:“让小万给你介绍,选人的时候要注意。”

万泉答应了一声,见周老没有要说的了,就对苏城笑道:“苏董,你跟我来吧。”

出了会客室,苏城还在琢磨周老的最后一句话,万泉首先开口道:“苏董,您对选人,有什么要求吗?”

苏城实话实说道:“我不太懂,周老说要注意的地方是……”

万泉常年接触的都是四五十岁往上的中老年干部,对苏城这样的年轻干部本身就有好感。见他说的真心实意,也不隐瞒的提点道:“每位国务委员,都有比较信任的院士。”

苏城恍然大悟。

高级领导要处理的事情很多,遇到的专业问题也很多。官员大都不懂专门的技术,但他们懂人。因此,将信任技术变为信任人,是一种很自然的转化。

石化基地涉及到国有资产、土地资源、对外贸易、下游石油产业链、石油化工、环保、安全监督、专门的电力道路和远洋运输等等问题。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务委员的职权范围,因此,要想争取某一个国务委员的投票,就要在他的职权范围内选择他信任的院士。

苏城这下才是真的明白了。随便找一个“砖家”玩电视购物的把戏,就算是90年代的政坛也行不通了。已经做到人生巅峰的院士,可不会陪着某一家大公司玩把戏。

不过,任何问题都有操作空间。苏城再看万泉一水儿的纯洁,知道操作问题需要自己来思考了。

“我写几个名字给你。大华实业可以先联系一下,院士们都很忙,估计不是那么好找的,不过,只要台塑还没有退出,就还有时间。”万泉边说边写了纸条给他。尽管台塑已经得到了台湾方面的批准,但在这样的项目里,仍未动工就说明仍有问题,大家的耐心也快要消磨干净了。

苏城拿着纸条,正准备酝酿感慨,一纸文件又塞了过来。

管行长笑嘻嘻的道:“苏董,签个字吧。”

他们还着急起来了。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