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二百八十九章 外销转内销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八十九章 外销转内销

作者:志鸟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5-08 22:40:09 来源:69书吧

大华集团的高层在钓鱼台国宾馆里打了一个晚上的电话。 到了天亮的时间,苏城才在松软的枕头上沾了两个小时,然后爬起来洗澡刮胡子吃早餐。

8点30分刚过,钓鱼台国宾馆的服务员就敲响了门。

霍昌笑呵呵的打开门,见是个小姑娘,就调笑道:“你们还真准时,像是等在门口一样。”

“我是等在门口的。”小姑娘实诚的回答。

霍昌纳言,其他人笑呵呵的依次出门。他们也许不直接参加会议,实际却都参与其中。

进到小楼内,有警卫做了检查,苏城继续上楼,其他人则留在了一楼的某个房间。

在场的每个单位都有一个单独的房间,台塑的最大,然后是中石化、能源部、中石油和中海油的房间,最小的属于大华实业,但是,政府所能表现出的差别待遇也就是这样了。

能源部这次派来了姜部长,中石油依然是不熟悉业务的刘秉带队,中海油则是一位姓元的副总。虽然级别都不错,但要他们加入海沧计划,难度相当不小。

只有中石化来了宣总经理和温兆洪副总经理两个人,他们对海沧计划的兴趣浓厚,但是否接手,仍在考虑当中。可以说,政府的选择很有限。

苏城坐到了二楼会客厅的角落里,眼瞅着外面的园林美景,有些心不在焉。

不像是其他人,他对台塑不抱希望。对于会议的前半段也就失去了关注点。

刘秉咳嗽了一声,坐到他身边,问:“听说你赚了不少?”

“浮盈13亿美元了,刘部长要是想借钱,我倒履相迎。”苏城开着玩笑。油价继续下跌,都快到收网的时间了。

“我个糟老头子借钱作什么。”刘秉翘起二郎腿来,却是若有所思的点头道:“这么说。你们是有能力承接海沧计划了?”

“风险很大,我们也在考虑,不过。是有这个能力。”苏城说的没有那么肯定,但也没有隐藏。

刘秉明白,苏城确实是考虑承接海沧计划了。

其实。一个月前,大华就表露出了承接海沧计划的意思,但那个时候的大华,全部资产抵押了也就是2亿美元,要做石化基地必须从国内贷到大笔的款子,有点空手套白狼的意思。尤其是采购设备所需的美元,是从国内不可能拿到的,因此不被看好。[ ~]

现在,大华手上有十几亿美元的资金,再要做这样的计划。就很有些力度了。

刘秉轻轻拍了拍沙发扶手,笑说:“大华要是能做下来,也挺好的。”

苏城眼前一亮,问:“中石油支持?”

刘秉压低声音,笑说:“不能算支持。只能说。大华承接海沧计划也不错,比中石化好。当然,要台塑不做了。”

98年以前的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关系很微妙。中石油是生产原油的企业,它生产出来的原油,要么卖给中石化,要么卖到国外去。中石化是石化企业。它要么采购中石油的原油,要么从外国购入原油和成品油。大华若是同样经营国内的石化工厂,就可能与中石化产生竞争,对上游的中石油来说,确实是有利的。

苏城轻声表示感谢。

刘秉又重复了一遍:“必须是台塑主动放弃。”

苏城连连点头。他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利用中石油的资源了,比起他来说,曾经的中国石油部在这个领域的力量就太大了。

一会儿,台塑一行出现在了会客厅内。

大约两分钟以后,周老、苏振国、毛主任等一众中央领导出现在了房间内。

这是很高的规格了。中石化的宣总经理都在厅里等着呢,台塑来的又晚,等待的时间又短,是一种不能明言的态度。

苏城跟着大家站起来迎接了一下,然后坐下准备听他们说话。比起台塑的待遇,大华实业简直像是乡镇企业。

周老站了起来和王永庆握手。

就在所有人以为,他们会用先寒暄再讲话的流程的时候,周老出人意料的用左手拍着王永庆的手背,说道:“王先生,中央经过仔细的研究和考虑,决定全面接受你的条件,不做修改。”

苏城暗叹一声,自己的小翅膀,果然是无法影响到庞大的国家政策的。

这些条件都谈了两三年时间了,每隔一段时间,大陆方面就会同意一些,几乎是单方面的妥协。但是,周老所说的“全面接受”还是有些令人吃惊。

周老见面就说“接受你的条件”,根本没给王永庆修改要求的机会。这下子,王永庆也愣住了。

他是个七十多岁的老年人了,发愣是很正常的事,因此,好不羞愧的想了两三分钟时间,最终才缓缓的摇头道:“周老,我们台塑有一个新的要求。[ ~]”

周老示意王永庆坐下,道:“你说。”

“现在的国际市场变动频繁,台塑的压力非常大。因此,我希望能改变以前100%外销产品的承诺。改为100%内销产品。”王永庆说的缓慢,好想斟自酌句似的。

100%外销意味着高利润,并且不影响国内石化市场,矛盾和政策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小,中国得到的好处也会比较多。至少增加了美元储备。

100%内销则意味着市场。“用市场换技术”的口号说明了市场的价值,王永庆的要求差不多改变了海沧计划的基础。

“来了。”苏城在台下看着台上的表面,突然觉得有些荒谬。要说周老他们不知道台塑的想法,当然不可能。他早就向毛主任“预警”了。要说王永庆不知大陆的想法,也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事情仍然没有变化的发生了。

周老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抢先答应台塑的要求属于一种谈判技巧,也说明他对王永庆的话是有预料的。

但是,预料是一回事,发生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刚刚答应所有条件的情况下,王永庆依然坚持提出修改意见。这让他的心情非常不好。

国内企业是绝不敢做这种事的。

也只有台塑的规模和地位,才能与政府用这种方式讨价还价。要是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野蛮”是比较恰当的。

王永庆弥补似的开始做解释。

周老微眯着眼睛听着。

王永庆仿佛一无所觉。说着说着还兴奋了起来,起身道:“我给你们看看我们准备投产的新树脂……”

“坐下看就可以了。”苏振国绷着脸,略带训斥。

王永庆僵硬了几秒钟。又笑了出来。转瞬,他就像是没事人一样,掏出自己准备好的材料,演示了起来。

大陆方面没有一个人配合,都坐在那里呆看着。

王永庆很快觉得无聊了,演示结束后,再次解释道:“现在的石油市场风云突变,100%外销对台塑的风险太大了。其实,100%内销的好处也有不少,首先就能解决大量的就业。增加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中石化的宣总经理笑了一下,道:“不管怎么说,外销的价值更大。台塑如果能坚持原有的预案,现在就可以开工。”

他是有资格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表达自己对外销转内销的不满。台塑的海沧计划里。不光有70万吨的乙烯,还有1000万吨的炼油厂呢。它们如果要内销大陆,这些成品油的销售方式就够谈一壶了。中石化可不想他们在国内建设加油站。

苏城静静地听着,等待着量变转向质变。

尽管早就知道了台塑的选择,但苏城还是唏嘘不已。80年代末的台塑有机会进入中国,90年代末也许还有一次机会。但是,他们最终都没有抓住。结果就是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只庞然大物的兴盛。

苏城不禁要想,假如王永庆放弃原来的计划,选择优先进入大陆,三足鼎立之下,不知最终的结果又会走向何方。台塑也许会成为真正的世界 第 311 章 团和中石化帮忙,不知道能不能行?”

其他人还没说话呢,宣总经理先吓傻了,忙问:“什么乙烯设备?”

“卡萨利公司的70万吨乙烯,或者巴斯夫公司的80万吨乙烯。我们已经选定了设备和配件了。”苏城并不怕告诉他们。世界上能生产大型乙烯设备的公司就那么几家,但要选定其中的一家,需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有时候甚至牵扯到对方的银行和客户,再加上种类繁多的配件、维修和交工方式,以及细致的修改工作,适合大华的并不适合中石化。

选定设备和配件最少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对中石化这样的国企来说,也许需要四五个月。

宣总经理这才明白,自己哪里是落后,简直像是在起跑线上原地踏步。

周老确实来了兴趣,问:“你们想要帮什么忙?”

“我们想请中石化有经验的工程师,在877工程完成以后,抽调一些专业的专家帮我们安装乙烯设备。”苏城提出台塑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提出中石化确实是为了安装乙烯设备。

70万吨的大乙烯装置,就是标准的钢铁丛林。它有数十米高的反应罐,也有直径数米的蜿蜒管道。建成的大乙烯设备,就如同一个硕大的钢铁小区,用罐子形成的楼宇之间,蔓延交错的全是粗细不同的管道电路。在它的地下,还有各种防渗漏和环保处理的装置……安装它的难度,比建造一栋摩天大楼还要大。

没有经验的单位,就像是中石化一样,非得五六七八年的摸索实践。

当然,经过扬子乙烯工程之后的中石化,就是有经验的单位了。足以帮助大华缩短以年计的时间。

周老不太明白里面的弯弯道道,于是看向宣总经理。

后者硬着头皮道:“我们的工程师还不知什么时候能抽出来。”

苏城马上道:“我估计,877工程里的30万吨扬子乙烯工程能在年内完成,这样一来,正好接上我们采购设备的速度。”

周老看向中石化的宣总经理。

宣总经理默然不语。他不能反驳啊,苏城说的既是实话也是好话,在这种时候,还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针对令周老很不爽的台塑,证明中石化和大华都有自建大乙烯设备的能力。

中石化有能力自建,随着扬子乙烯工程的结束,自然就被证明了。大华有能力自建,则是建立在中石化帮忙的基础上。

明智起见,宣总经理干脆一言不发,任由苏城傍大腿。

他不反对,周老从大局考虑,自然道:“假如时间不冲突的话,我同意。”

王永庆身边的王克岭见他们自说自话,讽刺道:“苏董已经准备很久了吧。”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苏城淡淡的道:“自建乙烯装备是大华的预案之一,没有了王屠户,我们也不能吃带毛的猪啊,你说对不对?”

王克岭一时语塞。确实,海沧计划一旦施行,国内绝对没有其他乙烯计划生存的空间。就算是扬子乙烯工程,说不定也要暂缓,将它的原料优先提供给海沧计划。

所以,苏城说是预案之一,所有人都没有怀疑。

苏振国见苏城自信满满的,心里有了些底,表情反而严肃了,问:“苏城,你自己做70万吨乙烯,有几成把握?”

“五年内建成投产,五成把握。”这个概率不低了,而且,五年内不能建成,那就用半年十年,或者20年。在大化工设备的施工史上,这种事儿并不新鲜。

苏振国对苏城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确信他不是信口开河,便向周老微微点头。

周老有了底气,立刻做出决定,主动道:“我们会尽快做出决定。但是,无论结果如何,希望台塑能继续帮助大陆企业发展技术,增进管理……100%外销之外,台塑还有别的要求吗?”

“没有了。”王永庆有点心虚,他真怕周老头脑发热,当场同意100%外销。

周老盯着他,心里估计也在盘算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