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外销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外销

作者:志鸟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5-08 22:40:09 来源:69书吧

林永贵推开办公室的门,就感到一阵热气,连忙脱下大衣,又抖抖手脚,才坐到椅子上,准备批复今天的文件。

严格说来,他也只有早上的两个小时能批复文件,再晚一点,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干部来请见,再没有一个休息的时间。

他刚坐好,搓搓手准备看文件,电话“叮铃铃”的响了。

林永贵登时面色一肃。敢在这个时候打电话的,肯定不是他的下属,否则就不是办事是找茬了。

他特意咳嗽了一声,才接起电话,温言道:“你好,我是林永贵。”

“老林,我是刘万海啊。”电话里的声音有些震耳朵,像是防空洞中的笑声似的。

“哎呀,好久不见了……”

一通寒暄过后,刘万海像是分段似的一阵大笑:“老林,我听说大华实业的苏董,是从你手底下出来的?”

“他第一份工作,是在油田上班的。”

“能不能帮我引荐一下。”刘万海笑呵呵的提出来要求。

“这不像你的作风啊。”林永贵讶异的道:“堂堂华南化工厂,还用得着我来引荐?”

1990年,人们穿的衣服多是化纤的,用的器具多是塑料的。这些全都是化工厂的功劳。以此时的国企分类,化工行业除了有污染之外,待遇地位都是不错的,此时的私企化工厂尚不成气候,化工体系的日子还颇为好过,华南化工厂自不例外。

刘万海哈哈一笑,毫不勉强的道:“大华的12万吨甲醇眼看着要投产了,我们华南化工厂眼热啊。现在的原料紧缺你是不知道,嘿。老林你的油田倒是好处多多。”

林永贵不禁一笑。每吨原油的计划内价格是400多元。计划外价格是680元,一进一出是200多元的差价,批给谁不批给谁。除了石油总公司之外,全由林永贵来决定,自然舒心。

华南化工厂是中游厂商。它下面的服装厂纺织厂或者医药厂塑料厂要求着批购计划内的原料,但化工厂自己也要求购上游的甲醇乙烯丙烯等原材料,自然比不上纯上游的油田。

林永贵心想:大华生产出来的甲醇,总归是要销售的,华南化工厂也是个大客户,想来能成。于是,他就笑了两声,应承道:“我打个电话,看有机会没有。”

刘万海千恩万谢。

林永贵挂上电话。笑着摇摇头,要找秘书要号码的时候,电话又响了。

“你好。林永贵。”

“老林。我是老周啊……”又是一个化工厂的同学。

几句话说完,林永贵怀疑的放下话筒。这一次,他可没有丝毫要承揽的意思。没等他想明白呢,电话再次“叮铃铃”的震了。

“你好,我是林永贵。”

“老林啊,我老钱啊。”再一个化工厂的同学。

林永贵一脑门的皱纹,截了一个话头,问:“老钱,大华又不是今天才开始建甲醇厂,你怎么现在才打电话过来?”

老钱立刻紧张了:“怎么,还有人向你打招呼?”

林永贵苦笑说“是”。

老钱叹道:“这可真是,无漏偏逢连夜雨。怎么一个个都想着走歪门邪道呢。”

林永贵把话筒举的远了点,好像要看清楚话筒对面的生物,这家伙不也是在走歪门邪道吗?他不明说,拐弯抹角的问:“出来什么事?”

老钱哀怨的道:“大华新建的是12万吨甲醇,我们考虑着,两年内能投产就不错了,谁想到,他年末就要投产了,再去联系,想搞几千吨计划内的指标,根本不行。”

“都被抢光了?”

“哪里是抢光了……”老钱咬着牙道:“大华实业是私企,他们就没有计划内的指标。你说说,12万吨啊,又不是年产12吨,竟然是个私企,谁能想得到。”

林永贵无话可说,他也忘了大华是私企的茬了。当然,真的要去想,那是清楚的很,但要把它和其他企业联系到一起的时候,很自然的就忘记了大华的私企身份。

国内目前的甲醇工厂,年产1万吨以上的,就不算小厂里。年产三四万万吨的,产值就能突破1亿,以地方的眼光来看,可称大厂。

大华的12万吨甲醇工厂,虽然不是全国最大的甲醇工厂,但却是单设备最大的甲醇工厂。或者说,是设备最先进的工厂。改革开放虽然10年了,像是胜利油田这样的上游原料企业,却只会越来越强壮,又哪里会把私企看在眼里。便是20年后,大型钢铁企业、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仍然是以国企为主,何尝有民企挪移的空间了。

相形之下,1990年尚处在国退民进的当口,大华的私企身份倒也不太扎眼。只是12万吨的计划外甲醇,让林永贵乍舌不已。各大油田为什么把石油产量作为干部考核的唯一标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多出来的产量可作计划外物资进行分配。职工的奖金福利和领导的小金库,都来自计划外的价值。

相比之下,大华用1年时间建起的化工厂,计划外的产出比胜利油田还要多了。

林永贵惊讶归惊讶,握着电话却不能再应承,拒道:“大华化工是苏城一个人的,他既然不是国企,那也就不存在计划内的配额了,该的是没有吧?如此一来,让他用计划内的价格发货,不是从他腰包里掏钱?”

“我们哪里让他用计划内价格发货了,现在是计划外的价格,他也不卖。所以,才找到了你这里。”老钱满嘴的苦涩。

“计划外也不卖,他卖到哪里去?”

“出口创汇。”

林永贵释然,道:“有出口创汇的机会,你找谁都没用。”

国内工业品的价格虽高,还是有点比不上国际价格,尤其是汇率和出口退税的关系,国内销售向来是比不上国外销售的。地方和中央政府也鼓励企业出口创汇。别说只是一些企业想要增加产量,即使是嗷嗷待哺乃至命悬一线,政府仍然会鼓励创汇。

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老钱自然也知晓,解释道:“其实。12万吨的甲醇,出口创汇也没有一口气卖光的道理,本应该多少剩下些的。唉,结果正碰上国际市场上甲醇大涨啊。这个大华的运气,不服不行。”

美国国会在11月中旬,通过了清洁空气法的修正案,顿时让甲醇的价值倍增。价格因素虽然尚未显现出来,但供求关系的颠倒是显而易见的。大华石化赶在这个节点进行试运行,自然引来了雪片般的订单。

在海沧计划中,大陆是要求台塑全部产品100%出口的。大华石化公司以海沧石化基地配套厂的名义建在海沧的地皮上,自然要遵守100%创汇的要求。

对此,大华实业内部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不少人都劝苏城能减少出口的比例,如80%或60%,以免国外销售渠道不畅,产生积压乃至停产。甲醇可不是容易储存的产品,它的流转速度越快,仓储成本就越低,对12万吨的产量来说,每吨数十元就是好大一笔钱了。

然而,已知历史的苏城坚定的否决了这个建议。在未作游说的情况下,签订了100%出口外销的合同,等的就是美国的情节空气法案。

甲醇可是能够作为燃料添加的。如果用虚拟经济的手段来分析,一年消费9000吨燃料的地区,添加10%的甲醇,就是900万吨的用量,远超世界甲醇的产量界限,别的消费不降,此项消费增长,甲醇哪里有不涨的道理。

这个时候,苏城100%外销的合同,反而变成了一道护身符。进可攻退可守。蜂拥而至的采购员就是明证。国内的化工厂都和老钱是一样的考虑,12万吨相当于人家几个厂的量了,难不成能全卖掉了?或者,总能找到个什么缝隙,漏几千吨几百吨出来吧。

精明的进出口贸易商同样不少,聚集在海沧县城内,找寻着机会,有利害胆大的就签长期协议,不敢搞包销合同的,就想着提前付定金,用现在价格把货占住再说。

王胜看着这些厂商,眼都红了。

海沧计划搞到今天,台塑尚未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呢。反而是大华实业,建厂又投产,一滴甲醇都没生产出来,竟然有人上赶着送钱。

最让他愤愤不平的是,上赶着送钱的,苏城竟然不要。

最最让他不平的是,台塑也怕甲醇涨价原料不足,派他上赶着送钱送定金。海峡两岸最大的化工厂就是台塑了,他们搞石油炼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供应自己的工厂。所以,大陆方面坚持100%外销,台塑同意了下来,因为他们自己用原料,就算是外销了。

甲醇价格上涨,对台塑自然有不小的影响。找遍全球,将要投产又尚未签订销售协议的,也就是苏城的大华石化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