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都市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二百三十二章 登报道歉

超级能源强国 第二百三十二章 登报道歉

作者:志鸟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5-08 22:40:09 来源:69书吧

贺雨薇求饶的看向苏城,生怕他将中远船务变成自己的配件厂,或者提出财务检查之类的要求。

如果真的提出,贺雨薇也不知自己该怎么拒绝。

苏城靠着沙发,翘脚笑着。

张超却是踌躇满志的道:“咱们国企以前的供应链系统是又强大又弱小。强大的是什么,有的企业能垄断上下游,把全部产品都由自己生产,所有利润都归自己,这个有点像是日本的大型财团,厉害的很,中石油和中石化都有这个特质,连机械厂都甩开了。中船重工、神华集团都是这样。弱小说的是什么,是供应链的蠢笨,有的工厂为了方便,竟然把配套的工厂都建在自己的主场跟前,而且追求大而全的过程中,又不关心主业以外的领域,等于白白投入。”

他看了看苏城,道:“大华实业现在的产品链已经很长了,从下游的石油开采公司,到上游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设计制造,再加上济柴这样的专业化公司,必然会有越来越大的趋向,所以,越早改造供应链,降低内部的损失,就越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和竞争力。”

“那……怎么改造?”贺雨薇很担忧的说。

张超没有说,先解释道:“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降低采购成本和流转成本。我向苏董建议,成立统一的采购委员会,委员由大华实业和其他关联企业构成,通过大宗采购的方式,整体上降低成本,并且控制风险。”

“我们中远船务也要?”

“是的。”这次说话的是苏城了。

贺雨薇很不愿意的道:“我们是独立的公司,如果加入到这个委员会里……”

“你们就有了发言的权力。”苏城打断她的话说道:“采购委员会是为大华实业服务的,要尽可能的降低大华实业面临的成本和风险。假如中远船务不愿参与到采购委员会,我们还是会直接采购海上钻井平台的零部件,并将原来的工程建设合同,改为自备物料的来料加工形式。”

“这个,我得回去报告。”

“嗯。你要说明,我们不是想要纯粹的集权。不同的公司会有不同的采购需求,集中采购不是为了压抑这些采购需求,所以才会成立委员会,允许你们派代表来代表你们的利益。不仅如此,你们还可以拥有采购的最终决定权,?也就是说,如果你们坚持。采购委员会不会强加命令给你们。”有采购的最终决定权。不代表他们每次都会使用这个决定权。

张超提出的办法,脱胎于通用汽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他们所遇到的经营和政治上的危险。丝毫不亚于中国的国企。

贺雨薇却没有预料到最终决定权的使用方式,惊讶的问:“如果我们行使了最终决定权,会有什么后果?”

“集中采购仍然入账到各自不同的公司里去。所以,无论决定正确与否,都是自己承受后果。我们仅仅是向协作公司提供服务。”苏城说的九成真,一成假,他们确实是提供服务不假,但也控制了海上钻井平台的采购和财务环节。将分到中远船务手中的权力,收回来了不少。

大华实业的供应链战略,对大华实业本身是重要的,对中远船务来说。虽然比变成加工厂或组装工厂好,但还是丧失了一些权力,尤其是目前通货膨胀和欠账的状态下,会损失不少隐性收入。

贺雨薇只能说“我明白了”,然后回去向党委会报告。

一天后,她就重新回到了大华实业,同意了苏城的提议。并加入了新成立的采购委员会。

同日成立的还有拨款委员会。由大华实验室、济南动力机厂和三家合资工厂的负责人决定向哪些项目拨款。

所有年业务往来超过1000万元的工厂,都被邀请旁听采购委员会的公开会议。从而将放出去的财务权重新收回。

张超则被任命为苏城的助理,负责协调和调整大华实业的供应链,以尽量降低过亿元的物资采购成本,并理顺结构。

以80年代的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只要稍作调整,降低5%左右的采购成本。节省20%左右的物流成本是轻而易举的。对正在建造如此大型的海上钻井平台的大华实业来说,这意味着总投资额少了数百万元。其间,不仅大华实业能节省资金,如中远船务和万洋钢结构厂也能分润一二,尽管总数不是太大,多出一个月的人力成本是没问题的。

采购委员会建立的第二周,就有斩获。

他们代替万洋钢结构厂等钢铁用户,集体向宝钢订货,每吨特种钢降低了300元;集体向美国钢铁厂订货,每吨特种钢降低了50美元。单价不多,但是,考虑到7500吨重的钻井平台有1000吨到2000吨要用到不同品种的特种钢铁,这笔订货单节省下了30万元到100万元人民币。

这笔钱不会直接影响到大华实业,但却等于是万洋钢结构厂等企业的直接利润,喜的倪壮华签字时,手都在抖,说了好几句“谢谢”。

除了采购之外,整个海上钻井平台的付款也由采购委员会决定,贺雨薇等人很快意识到,比起降低价格服务,采购和付款的权力才是采购委员会最大的权力,因为牛鞭效应,价值上千万的大型海上钻井平台,将会传导出数千万元的产品,每一级都会产生效益,也都是供应链上的一环。

采购委员会的绝大多数属于大华实业,其他厂子只有牵扯到自己的时候,拥有最终决定权。付款委员会就全是大华实业的人了,其他人即使旁听,也没有表决的权力。

贺雨薇在济南呆了几天,态度从抵触渐渐变成了佩服。从采购委员会的争辩中,她看到了大华实业内部的整合状态。作为一家新公司,如果没有这套手续,就只能将全部权力集中于苏城身上。采购委员会的机制则完全不同,事实上,也是有了采购委员会,苏城才是大华实业的董事长,而非总经理。

回到房间,贺雨薇偶尔也会考虑,中远船务是否能够施行这套办法。

1989年在一片调整中度过了。

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经受了几乎所有的挑战。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双料压力,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上升的双重危机,国内政治和国际形式的双双改变……

同样改变的还有生产和交易的模式。各厂讨债的人员如同候鸟似的,分赴各地,只为了能找回部分货款。赊购的队伍也是如此,一个劲的想要拖延货款。

苏城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至2月的春节结束,除了沿海的船厂,内地的矿山,还有医院、机械厂等各种机构找上门来。赊购的人员发挥了讨债时训练出的精神,想尽办法找到苏城,无论他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或者在外地。

无可奈何之下,苏城只好在厂门和办公室门口,都贴上拒绝三角债的通知。

红底白字的通知写的像是大字报似的,倒是真的减少了赊购者,但是,如果不是确信无疑的知道三角债的爆发,苏城也不会如此坚定。

红底白字的“大字报”同样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没几天时间,就有济*南市企业局的官员找上门来。

这是个老派的政府官员,穿绿色军装裤和白衬衣,中间用一条手指宽的窄皮带勒起来,再加上涂油的大背头,让他看来像是70年代和80年代的综合体,或者是街头混混和中央领导的集合。

他不顾杨明的阻拦,强行推开苏城的办公室门,问:“你就是苏城?”

刚刚接待了一位**的苏城挺直腰,点了点头。

杨明在后面解释:“这位童大林处长是企业局的。要求咱们把门口的通知去掉。”

“哪个通知?”

“三角债的。”童大林自顾自的坐在苏城对面,手放在腿上,道:“你们发布的这个通知,明显有误导的性质。请你们撤掉通知,最好是在报纸上道歉。”

苏城瞪大眼睛问:“什么?”

“不是我要这样要求。”童大林伸出一只手,表示道:“苏董,我是代表周市长来的,您看,咱们省和咱们市,今年的经济形势很紧张,现在好不容易熬到年初了,银行都不愿意放款,如果大华实业能撤掉通知,登报道歉,我们就能让银行给企业放贷,这是好事啊,对不对,大华实业也不损失多少。”

苏城眨眨眼,又眨眨眼。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奇怪,每当你觉得自己自己见识广博了,就会有更神奇的事儿发生。

尤其是在这个变革的年代,只触到时代皮毛的人们,总想有各种奇思妙想,并用别人的血汗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或错误。

“怎么样?只要你同意,我们直接就发表了。不用你们大华做什么,对不对?苏董有时间吃顿饭……”

“门口的通知可以取下来,登报道歉不行。”

童大林还显的很不高兴,振振有词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登报道歉有什么好丢人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