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其他 > 从1983开始 > 第623章 江湖地位

从1983开始 第623章 江湖地位

作者:睡觉会变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6-23 13:31:42 来源:总裁文学

“我七岁学评书,后来学西河大鼓,之后又学相声,师父是杨志刚……”

“嗯嗯,听闻过这位前辈……那怎么又到节目组了呢?”

“不是上了次电视么,可能觉得我表现好,留我打杂。不过平时还是演出,我签的演出公司,他们联系活儿,说明天哪儿哪儿,几点几点,完了我就去。

有时是茶馆茶楼,有时是俱乐部,活动啊,反正挺杂。一个人唱戏,俩人就说相声,跟那位张文顺先生,您知道吧?”

“嗯,我拜见过。”

“对,跟其他人也说过,没固定搭档,有空就凑一凑。”

小黑胖子和小白胖子一见如故,交浅言深。老郭后来不承认杨志刚,这会可是认的,否则无师承根本没人搭理你。

余谦点了根烟,还没等抽,就被珑丹妮骂的撤回去,讪讪道:“我师父是石富宽先生,也学相声出身,现在没怎么做了,拍点戏什么的混口饭吃。

不过您来京城,怎么没找个正式单位?”

“我倒想找了,没人要啊!我去年来的吧,求爷爷告奶奶,一度揭不开锅。现在挺好,每周演四五场,一场二十块钱。”

“才二十?”

“我住不花钱啊,还有五百块钱底薪,里外里小一千呢全能攒下。”

“哦,也不错。”

余谦没好意思戳破,这是签的经纪约。公司挺嘚儿啊,演员歌手就算了,怎么还签说相声的?

所谓的底薪,其实就是生活补助,以前三百,现在五百。张家译、吴经、朴树之类的还领着呢。

聊了半天,那边要录节目了。

老郭急忙写了个bp机号,道:“不瞒您说,跟您有相见恨晚之意,要不嫌弃,留个联系方式,明儿请您吃顿便饭。”

“可以啊,可以。”

余谦也写了。

刚起身,又撞见一人,忙道:“许总!”

“录节目呢?去吧。”

“诶诶。”

余谦对他有阴影,当年还是大胖小子的时候,被抢了一只蝈蝈怀恨在心,哼!我早晚写段子里,我说死你!

“许总!”

老郭跟着叫了一声,退避不敢搭茬,以前没见过大老板,但认识脸。

珑丹妮也过来,奇道:“您怎么有空来了?”

“到台里办点事,顺便来看看,一切都好?”

“好,就是小影太忙了。我看那甘苹挺合适的,您考虑考虑?”

“她主持?”

“人美歌甜,往那儿一站就成功,主持有何炯在呢,她搭话就行。”

“……”

许非真在考虑,所有歌手都面临着转型,甘苹培养当主持人也可以。

星河已然战略转变,以前叫专辑,现在都叫大碟,几年磨一剑。比如陈铭就在制作自己的全新大碟,叫《征服》。

如今大力培养的是陈铭、田振、许巍、朴树这四人。尤其后两者,他要求公司有足够的耐心。

在演播厅看了一会,许非抹身奔主楼,来到副台办公室。

京台领导换了好几茬,关系一直不错,而且有李沐在上头盯着。这位副台长也很热情,认真听完来意,道:“现在环境不好,台里又没做过电影,我担心会有风险。”

“不是让台里做,几家联合搞个影视公司,让专业人士做。环境也只是暂时萎靡,毕竟上头这么重视,不可能让电影一直跌的。”

“那好吧,你的眼光我们还是相信的。我召集开个会,商量商量,尽快给你答复。”

许非出来,又奔电视艺术中心。

郑小龙当了主任后,愈发苦大仇深,一见面就抱怨:“一把手真不是人干的。你知道那孙子给我留多大烂摊子么?”

“不知道。”

“入不敷出啊,工资都只能发70%。还好我扭亏为盈,现在账上有一千万。”

噗!

许非抹了把汗,道:“那常青藤剧场续约没问题吧?”

“没问题,这回能出个五百集!”

历史上,郑小龙搞的常青藤剧场只持续一年。因为生产力跟不上了,同时他还在搞改革,想把艺术中心变成股份制,阻力很大。

现在两家一起搞,产量轻松达标。

“那就好,今天找你有件事。”

他巴拉巴拉一讲,郑小龙立马点头:“好想法,你不提我也想找你,但钱可能不太多,一百多万吧。”

“够用了。”

不到半天搞定两家,许老师又奔京城市音像出版社。

星河做音乐是没有发行权的,要跟音像出版单位合作才行,所以是老客户。

一位50岁的老先生接待他,此人叫张何平,市文化局副局长、音像出版社总编辑,在京城文艺界非常有地位。

而且眼光准,有能力,《宰相刘罗锅》就是他策划提出的,还有后来的《建国大业》。

“意义我就不讲了,您肯定懂,也不会舍不得这份钱。我这次主要想请您出山,担任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总经理倒好说,我想问问,公司生产是以主旋律为主?”

“当然,现在都以主旋律为主,只不过多样化一点点。”

“你这小子耍滑头,我明白,明白。”

张何平顿了顿,道:“成,那我就接了。”

…………

电影公司老总没想到他这么快,没多久就把人找齐了。

此刻,京台一位副台长、电视艺术中心的郑小龙、音像出版社的张何平,再加己方,齐聚一堂。

首先意愿都很强烈,张何平也能服众,只在投资份额上研究了半天。

最终决定,京台占大头,拿出八百多万,另三家出三百多万,共一千二百万成立一家公司。

性质很特别,既能独立拍电视剧,也能独立拍电影。

许非之所以牵线搭桥,往大了说,是市场活力不够,急需有实力的出品单位;往小了说,是扩大自己阵营,把朋友变的多多。

他不是小心眼的人。

谈笑间促成一件大事,觥筹交错,把酒言欢。

万事开头难,几人坐在了一桌,就代表成功一半。都是有能量的,当即讨论:

“有部《离开**的日子》不错,我们可以申请发行。”

“叶大英要拍新片,想请张国荣演红军。”

“啊?这想法太独特了吧?”

“但我觉得挺好,市场就需要这样刺激,得有新鲜感。”

“那我们可以找他聊聊,看能不能合作。”

三言两语,业务大框就出来了,郑小龙忽想起一事,忙道:“等等,最重要的还没定,公司叫什么名?”

“四家联合,不如叫四海?”

“有点莫名,叫晨星怎么样,意味着新希望。”

“俗,还不如叫四海呢?”

“那干脆叫北海吧?”

“诶,我看真行。”

“小许,你的意思呢?”张何平问。

“最好有特色些,我们扎根在京城的,不如叫紫禁城影业。”许非笑道。

(还有……)

喜欢从1983开始请大家收藏:(www.zcwx8.com)从1983开始总裁文学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