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其他 > 从1983开始 > 第449章 活着

从1983开始 第449章 活着

作者:睡觉会变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6-23 13:31:42 来源:总裁文学

饭馆里,俩人见到了葛尤。

现实中,他跟国师合作过《代号美洲豹》,如今没演,第一次见面。许非挺长时间没见着他了,有点惊讶:“你怎么这么瘦?”

“演袁四爷演的呗,我这还恢复点。”

葛尤本来就瘦,现在更夸张,以至于头显得大,麻杆样的身板。

“凯歌那部戏怎么样?我听巩丽说特别好。”张国师问。

“确实好,从头到脚都好,没想到香港人也能这么下苦功,那张国荣是位大演员……”

葛尤反应过来,在一位导演面前夸另一个有点不太好,嘿嘿笑了两声。他拍的正是《霸王别姬》,今年2月到7月拍摄期,事先又筹备了好久。

“张导正准备新片,想先跟你聊聊。”许非引过话茬。

“是一部小说,叫《活着》。还没正式出版,我给你简单讲讲。”

张国师不在意,道;“主角叫富贵,解放前是个少爷,嗜赌成性,输光家业。后来一贫如洗,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半路上被国党抓了壮丁。

打完仗之后,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成了哑巴。

后来家珍患上软骨病,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

女儿凤霞跟位工人结婚,产下一男婴,叫苦根,自己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

凤霞死后,家珍也去世。工人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

外孙苦根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艰难,一天吃豆子撑死……”

“哎哟!”

葛尤往后一仰,“都死了?”

“都死了,最后剩下富贵自己,还有一头老牛。

我问过余华,怎么写这么苦啊?他说灵感来自一首美国民歌,叫《老黑奴》,这老黑奴就是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

所以有了这部作品,余华就是想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这我不太明白。”

“人活着,是一种生物本能,什么爱情啊、金钱啊、梦想啊,都是另外的东西。谁要说我为了爱情而活,我为了梦想而活,都是扯淡,人就是为了这条命而活。”许非道。

“哦,懂了懂了。如果这人梦想破灭,bia直接自杀,那才能说为了梦想。”葛尤点点头。

“不过张导,您没讲清楚啊,余华那书稿我看过,时代背景可是很复杂的。”许非道。

“呃,对对。”

张国师一口白牙,忽悠失败,道:“时间线跨度非常大,从解放前开始,然后嗯嗯嗯嗯,然后嗯嗯嗯,然后嗯嗯。反正发生的大事几乎都有。”

“那您的尺度比《霸王别姬》大多了,能过审么?”葛尤惊悚。

“我拍了好几部电影,把握还是不错的,改一改差不多。”

张国师倍儿自信。

许非起身,给倒了杯茶。

……

先说《霸王别姬》。

投资人叫徐枫,台湾演员,嫁给香港汤臣集团的老板,自己开了影视公司。她非常欣赏陈导,促成此番合作。

陈导拿到改编权后,第一件事找编剧芦苇。

芦苇看看李碧华的小说,觉得文笔二流,戏剧性不强,优点是有主题,有人物关系。

他牛逼到什么程度呢?

先是整个语境的颠覆。《霸王别姬》发生在京城,但香港作家用香港的习惯写小说,他觉得自己得学京片子,用京城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来写剧本。

借来《茶馆》的录像带,没日没夜的看,用京片子跟人对话。后睡在戏曲家协会,为搞懂这个行业,自己又成了京剧专家。

写完后,芦苇说:我给你弄个假剧本,送审用的,拍摄时用真剧本。

陈导同意了。

电影送审分两次,第一次审剧本,叫立项;第二次审成片。

然后就拍,陈导最先考虑用胡文阁(梅葆玖徒弟)、蔡国庆演程蝶衣,片方和李碧华坚持用张国荣。

后来又考虑找程龙和姜闻演段小楼,程龙当然不演;姜闻说演霸王没挑战,我想演虞姬。

拍完后,《霸王别姬》二次送审,电影局表示不通过。

投资方找到二代目的长女,说给你家老爷子放放,看老爷子什么态度?二代目看完,说“我看没啥,改一改,放。”

当时,内地合作方北影厂厂长成至谷都写好检讨了。

二审过后,你才能送出去参展,不然属于违规。再然后,《霸王别姬》摘得金棕榈。

官方表态:可以公映,但不许宣传,不许参加颁奖。

而在台湾,该片被列为大陆电影,在香港,又不算香港电影,所以金鸡、金像、金马一个也没参加。

生生白瞎了演员。

那它在大陆的票房有多少呢?据说是四千多万,无法确认。

至于《活着》。

余华说过:“张导常说原作里的什么细节要改动,审查才能通过。看他胸有成竹的模样,心想他如此了解审查制度,对他十分钦佩。

可完成电影后,审查还是没有通过。我不再钦佩张导,我钦佩审查制度。”

《活着》从始至终都是被禁映。它里面的东西太刺激,官方认为“诋毁了某些制度,怀疑了某制度的能力。”

后来投资方索性不送审了,就以禁片参展。

芦苇同样是编剧,说“拍《霸王别姬》、《活着》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电影要起步了,可没想到是我们的终点。”

至于小说为什么能发表?

因为余华投的是《收获》,创办人是巴金,巴金说,发!

……

饭馆里,许非倒了杯茶。

“编剧、资方有眉目么?”

“编剧找芦苇,余华也要参与。《大红灯笼》是年代国际投资的,香港公司,我初步跟他们谈了一下,应该能继续合作。”

许老师转向那边,“你呢?”

“我……”

葛尤挠挠头,道:“听您讲吧,我觉得挺好,挺想演的。反正等剧本出来再聊聊呗。”

“行,我想用半年时间把这个故事改好了,不着急。”

张国师信心满满,开始闲聊,“小许,你说你弄这么大公司,尽拍电视剧,其实电影也该多拍点。”

“有啊,明年起码有一部上映,还能有一部新片拍摄。”

“哦?”

张国师好奇,上映的他知道,应该是《大撒把》,问:“这个新片,方便说说么?”

“呵,动物凶猛,等君入瓮。”

喜欢从1983开始请大家收藏:(www.zcwx8.com)从1983开始总裁文学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