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其他 > 从1983开始 > 第25章 圆满

从1983开始 第25章 圆满

作者:睡觉会变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2-06-23 13:31:42 来源:总裁文学

第二天早上,会议室。

张俪进屋的时候,就觉得气氛不太对,但怎么个不对法,自己也说不清楚。以往都是稍后才到的王扶霖,这会已经坐在前面,看样子好像在走神。

陈小旭见了她,便挪了挪屁股,咬着耳朵道:“听说李曼(彩云)昨晚上去偷菜,被老鼠夹子夹了?”

“嗯,现在还裹着纱布呢。”

“嘻!”

“你还笑,还不是你俩带的头。”

“你怎么知道是我俩,我可谁都没说过,难不成是他碎嘴?”

“他没说,是我猜的。”

“猜的,那你可真聪明……”

陈小旭瞧了瞧她,又挪了回去。

约莫九点钟的时候,大家到齐了,郭晓珍照例搭在旁边,负责用录音机录音。不多时,就听外面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响,进来好些人。

周领、邓云乡、任大惠、周雷、刘耕路,这是熟脸,还有一个不算熟,但也见过,就是培训班开课时专门来捧场的戴临风。

他是央视副台长,实际上承担一把手的工作,对央视以及中国电视业都贡献极大。

比如引进了第一批外国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和《神探亨特》,开辟了广告宣传业务,开办了《动物世界》栏目,这才有了赵老师性感低沉的解说词: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

当然也包括《红楼梦》,他挂的头衔是监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没见过的瘦小老头,穿着灰色的中山装,拄着拐棍,还被人搀着。

呼啦啦来了七个人,大伙都有点愣,王扶霖介绍:“这位是周汝昌先生,今天给我们讲《红楼梦》原著的优与续书的劣。”

“哗哗哗!”

众人拍了拍手,就见周先生坐在沙发上,声音意外的有气力,开口道:

“大伙呢,可能没听过我,一干巴老头,走路还让人扶,会讲什么?其实我不是身体不好,我是看不太清楚,也听不太清楚。比方现在你们坐我跟前,我都看不见脸,交流也请大声一点,不便之处,多多包涵。”

周先生在青年时期,耳朵就逐渐失聪,平日戴着助听器。左眼也在几年前失明,右眼还剩下一点视力,书写时都得趴在桌上,写出来的字大如红枣,常常串行重叠。

最后右眼也看不见了,改为口述,由女儿记录整理。

“在谈原著与续书的优劣之前,我们要先了解《红楼梦》是部什么样的著作。

历来对《红楼梦》的阐释,众说纷纭,蔚为大观。有的看见了政治,有的看见了史传,有的看见了家庭与社会,有的看见了明末遗民,有的看见了晋朝名士,甚至有的看见了金丹大道……这种洋洋大观,其中必有一番道理。

那换在我个人的观点呢,我觉得《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

会议室里又响起了熟悉的沙沙声,许非也认真记录着。

周先生的百家讲坛,他看过很多遍,敬佩老先生的治学精神,也很喜欢对方的一些研究成果,但对某些观点,却不太苟同。

比如老先生把《红楼梦》列为第十四经,将红学定为新国学。这里的红学指曹学、版本学、探佚学和脂学,并不仅限于小说本身。其称红学是中华文化震动世界的三大高峰,称曹雪芹是一位创教之人——情教。

呃,许非总觉着有点那个……

其实剧组在筹备期间,曾邀请过另一位红学大家冯其庸,但冯提出个条件,就是顾问名单,得经过自己同意才行。

剧组自然接受不了,便找了孤僻于红学界之外的周汝昌。

为啥说孤僻呢?因为冯其庸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所长,官方代表,冯派也是目前最权威的流派。

周汝昌和冯其庸的矛盾众所周知,其实八十年代还好,二人还彼此称赞,到九十年代才势同水火,老死不相往来。

那时红学界也变成了红学圈,什么猫三狗四都钻出来了,读书人那点腌臜事体现的淋漓尽致。

甚至某位刘姓作家在《百家讲坛》揭秘红楼,用的是周派的方法论。冯其庸便批评“有些对《红楼梦》的讲解,都没有进入正题,都在圈子外面胡猜,猜得又很离奇古怪。”

这个节目更因受到阻挠,而中途停播……

眼下,同学们对周汝昌并没有特别的感受,就是专家中的一员。周先生的课自极为精彩,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三个小时一晃而过。

结束时,大家照例目送。

几位大佬往另一个房间去,王扶霖最后一个走,忽地喊了声:“许非,你也来。”

嗡!

许非有点尴尬,在一道道奇异的目光中站起身,他前脚刚踏出门,后脚热闹就起来了。

陈小旭又咬起了大拇指,张俪也略显担忧。旁人更是议论纷纷,大家相处十几天,对此人的印象并不多,唯一的成就值就是电饭锅。个别人还觉着他任性,有钱,好享受,有奢糜之风。

所以想不通,为啥偏偏叫他过去。

…………

却说几人进了另间屋子,地方小,有点挤,许非和周领都得站着。他岁数资历最幼,自然把着门边。

周先生讲了三个小时,样子很疲惫,斜斜靠在一张小床上,邓先生搭在旁边。

王扶霖的精神也不太好,似乎一宿没睡,道:“昨天周领连夜找到我,说了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又连夜找到诸位,今天在此相商。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正好老戴也在,我们今天就把意见定下来,免得后续麻烦。周领,你先说说吧。”

“昨天呢,我跟许非聊了聊探春的结局。我说探春远嫁有两条脉络,我们采用了其中一条,他就说了句,为什么不能合二为一呢?

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也是想了一宿。哎小子,你是怎么有这个想法的?”周领顶着黑眼圈,仍然难掩兴奋。

在座的都有极高的文化修养,讲话文绉绉的,许非酝酿了一下,道:“其实就是胡乱一想。

我在曲艺团是学评书的,看过很多老书旧书。《红楼梦》很伟大,但本质上也是一本小说。小说就有小说的写法,情节上可以峰回路转,人物性格可以前后不同。我们单纯去想,可能觉着没逻辑,但在作者手里,或许只需一个段落过渡,就能把逻辑理顺了。

所以我真是瞎想的,既然有两条线,那为什么不能合起来呢?”

“哎,到底是年轻人,思维活跃……”

邓云乡先生叹道:“我初听这个观点也是惊讶,后来越想越对,昨夜也反省吾身,深觉自己陷于老旧,没有创新。这真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屋内已经成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而像这种形式的聚会,他们已经开过了无数次。

周领又道:“我就照着这思路往下想,愈发觉得通顺。前文的一些伏笔暗线,都能对的上,并且比之前更合理。

像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探春抽的花签子,原本我们说‘必得贵婿’,是指后面众人打趣的‘王妃’,但现在一想,这说的是两回事。远嫁海外,嫁给番邦的一个王子还是国王,即便是王妃,但能称得上是贵婿么?显然不能。

所以贵婿应指沿海官员的儿子,后面说的王妃,才是最后归宿。”

“还有蕉叶覆鹿。”

邓云乡接道:“《列子》有篇文章,说郑国有个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去取鹿时,忘了所藏的地方,就以为是一场梦。樵夫一路上念叨这件事,有个人听到,便按照他的话把鹿取走了,如此想来……”

“云乡兄有个地方不妥……”

周汝昌靠在床上休息,但一直用手扩在耳边,全神贯注,生怕漏了一句话。此时他忽然开口,道:“郑国樵夫覆的不是蕉叶,是柴草,真正的来源应是明杂剧《蕉鹿梦》。

《蕉鹿梦》的内容与《列子》篇中差不多,都是一个失,一个得。如果探春的结局真是如此,那再贴合不过。

那公子本有机会娶得探春,却错失姻缘,最后南安太妃认了义女,远嫁海外,正如蕉鹿一梦,空空一场。”

“这就对上了。”

“果真贴合不过!”

几人愈发兴奋,仿佛苦寻多年,终于找到了开启宝藏的正确方法。

戴临风等人更是听的眉飞色舞,王扶霖没有他们研究的深,却也是一阵阵热气上涌,情绪高涨。

他不时又看看许非,想去年初见,便觉有些不凡,谁知今日还能带来大惊喜。

“那为何没嫁成呢?为何没嫁成呢?”

前面的线头都理顺了,开始往更深层次研究,周领在方寸之地不停踱步,“缘由何在?缘由何在?”

周汝昌想了想,道:“凤姐有一句话,可能与此相关。她曾与平儿讨论探春的庶女身份,说‘将来不知哪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也不知哪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

“您是说因为庶出,所以没嫁成?”

周领皱皱眉,摇头道:“如果在庶出上做文章,那邬家为何会求娶一个庶女啊?对方明知是庶出,又为何请了管媒婆来求亲?不通!不通!”

“贾家当时已显衰败,但毕竟还是京中豪门,求庶女也是可能的。其中一定有个关键性因素,才导致这桩婚事没有成功。”邓云乡道。

“贾母当时可能故去了,没法做主,会不会是王夫人阻拦?”周雷道。

“有这个可能,但我个人来讲,倾向性不大。王夫人对探春颇为倚重,起码表面上其乐融融,正妻不容庶女,那是犯了七出的。

何况探春不比贾环,她是女子,嫁个好人家,能让人记得她的好,自己也能落个贤德的名声。”刘耕路道。

“那会是什么呢?”

“……”

“会不会是赵姨娘?”

一个很突兀的声音,忽然打破了屋内短暂的寂静,众人纷纷转头,看向门口那个年轻人。

周先生看不见他,但模糊的眼睛似乎一下子亮了,“不错,赵姨娘!”

老先生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频频以杖拄地,连声脆响。

“第七十回探春放风筝是如何写的?见那两只凤凰绞在一处,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着响鞭,在半天如钟鸣一般逼近来……门扇大的,带着响鞭,如钟鸣一般,这不正是赵姨娘么?”

“啪!”

周领一拍巴掌,“以赵姨娘的性子,正是做这件事的最佳人选!”

“顺了,这回都顺了!”

“诸位,如果真这么改,探春就算首尾全龙,圆满了!”

“纵非雪芹原意,那也是极为难得的!”

所有人都坐不住了,气氛从讨论开始就在一点点积聚,到此刻终于达到了顶点,砰砰的迸发出来。

连一向安静沉稳的王扶霖都红了脸,探春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角色,将她的故事线补完,逻辑自洽,还契合前面的伏笔,这在红学界都要引起轰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而且是在自己的电视剧里!

“那我就照着这个思路改了?”周领的声音都在抖。

任大惠沙哑着嗓子,问:“老戴,你觉得,觉得如何?会不会有影响?”

“你们是专家,我只知皮毛,你们觉得行,我就支持这么改!”戴临风相当有魄力,拍着桌子大声道。

“好,那就改了!”

四月中的天气,京城还有些寒,屋里却像铺了一席烧旺了的大坑,烤的所有人都晕乎乎的。

无人不好名。

这版《红楼梦》拍出来,先甭管别的地方,单就这一条线,足以青史留名!

周领搓着手,不知亢奋还是紧张,跟着一搭眼,猛地道:“哎,别忘了我们的大功臣!”

他把许非推上前,“小许,你也说说,这次多亏了你。”

“您别这么说,我就提了两句嘴。”

“你这两句可不一般啊,有时候就差了一层窗户纸,没人捅,永远破不了。”

周汝昌很努力的瞧了瞧他,问:“你说是曲艺团的,以前念过书么?”

“念过中学,主要平时自己爱看。”

“哦,那有没有兴趣写写文章?”

咝!

众人纷纷瞩目,周先生既然这么说,就表明有举荐之意,这个年轻人虽是新丁,但老先生推荐,肯定能发表。

“这个……”

许非一时也心动,但细想之下,还是道:“有点突然,您容我考虑考虑。”

“想好了就联系我。”周先生点点头。

戴临风也特意上前,拍了拍他肩膀,“小伙子很不错,难得啊难得!”

一帮大佬的态度愈发不同,这可是个勤学上进,十分有思想,还立了功劳的小后生。

……

等他们出来的时候,同学们早已吃完饭,正跟着老师排小品。陈小旭眼尖,从人堆里钻出来,问:“哎,找你做什么?”

“研究一下剧本。”

“研究剧本,你?”她不可思议。

“吹牛呐!我看你是犯错误了。”胡则红也凑过来。

这边一说话,不少人注意到,有来往的呼啦啦围观,七嘴八舌的问。

“许非,找你干什么?”

“有什么大新闻,跟我们说说!”

“就是,别保密啊!”

正此时,王扶霖送走了周汝昌等人,见状索性把大家叫到一处,道:“你们听了也有几节课了,我们初期就是培养你们对原著和人物的理解。

刚才匆忙,忘了说,现在补充一下。今天就留个作业,每人回去写篇人物小传,你喜欢的人物也好,你想演的人物也好,要言之有物,不要糊弄。明天我会检查。”

话音刚落,一片叫苦。

胡则红傻大胆,喊道:“导演,不会写呀!”

“不会写就学着写,邓先生在呢,周领也在呢,多跟他们请教请教。”

王扶霖说罢,又一指某人,“像许非也很好,非常有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跟他聊聊。”

正所谓懵逼树上懵逼果,懵逼树下你和我。刹时间,又是数十道目光钉在这个人身上,没人明白是怎么回事。

而王导说完就闪了,只留下一地槑槑的吃瓜群众。

喜欢从1983开始请大家收藏:(www.zcwx8.com)从1983开始总裁文学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