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 93 章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 93 章

作者:MM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7 22:31:25 来源:奇书网

邹阁老曾对少淮说过,他的文章水准足以去争春闱会元,但还要看几分运气——是否得主考官赏识。

以致于裴少淮听到自己得了春闱第一时,愣了一愣,脑中嗡一声一片空白,下一瞬又铺天盖地的回忆涌上来,曾经的一笔一划都是今日结果的铺垫。

他对这个结果无疑是饱怀期待的。

“恭喜大哥夺春闱第一,登杏榜魁首!”

直到少津过来向他开怀道贺,裴少淮才缓缓回过神来,再看中堂里,祖母、母亲和沈姨娘三个欢喜而泣,老爷子从太师椅上起来,叫人准备三牲,现在就要去祠堂里祭告祖先。

门内门外的婆子丫鬟小厮,个个神采奕奕。

这一年来,伯爵府好事接踵而至,裴少淮夺得会元名头于伯爵府而言意义非凡。

……

半个时辰之后,街上锣鼓喧天,各队报喜官们骑着高头大马,高举贡院的旗子,出发前往各府、各会馆报喜,一路吹吹打打,京都城里迎来放榜日最热闹的时刻。

同一条街上,会馆间相互攀比报喜次数、名列几许,会馆里许多学子未曾前去看榜,期盼着能从报子口中听到自己的籍贯名讳。

百姓们追着报子跑,一边看热闹攒些茶余饭后的谈资,一边凑到贡士老爷跟前讨些喜钱,沾沾喜气。

另一边,主考官沈阁老带着草榜、正榜和前十的墨卷,在巡绰武将和监临官的陪同下,进皇城向圣上复命。

春闱杏榜,上达天听,下至庶民,人人相传。

苏州馆里,作为书香大府,他们今年照例收获颇丰,报喜官从第三百零九名传到第一百五十名,苏州馆已经夺下了八员,只略比应天府少了一员。

崇文五子之首、南直隶乡试解元崔正已,心间期待又急躁,却还要装得气定神闲地坐着,暗自默念“还早,还早……”,报子来得愈晚,说明他的名次愈高。

报子又来,蓦地喊出他的名讳,令其哑然——他竟只得了第一百三十八名?周遭传来的祝贺声置若罔闻。

明明他是会元押注的热门人选,明明他在南直隶的名声颇盛。

直到报子报出师弟田永玏得了第八十二名时,崔正已才晃地明白过来,再热门的押注,再盛传的名声,再热情的奉承,都抵不了真正的学问,也左右不了考官的评判。

他好歹还上了榜,没有直接落榜。

……

午时前,报子终于来到伯爵府门前,高呼:“捷报,恭贺贵府少大老爷裴少淮乙酉科会试中式第一名——”

裴家人虽早知晓了结果,但当真正听闻报喜时,那种仪式感的欢喜油然而生。

学问万里无定价,始得金花帖上名。

裴少淮从报喜官手中接过金花帖子,只见黄花笺质地厚实,长五寸许,宽有半,洒有金粉,日光下熠熠生辉。

至此,春闱一事在他心间告一段落。

随后,锦昌侯府那头派人来传话,说陈行辰中式第三十五名,裴家人再次欢喜。陈行辰善于应答策问,在殿试上占有优势,加上会试名次不错,极大可能考得二甲及以上。

留京成数很大。

长帆将榜单抄了回来,裴少淮首先寻找好友江子匀的名字,最终在第两百名找到了,心道,子匀兄恐怕还是吃了不善策问的亏。

不管如何,能够登上杏榜本就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殿试无淘汰,个个都赐功名,上了杏榜、得了殿试资格,至少也是个同进士出身,外派知县起步。

多少学子春闱不中,最终只得以举子功名入仕,仕途有限。

夜里,“烟花并作长春国,日月潜移不夜天”,朵朵火树银花夜空燃绽,爆声火星似雨落,又骤然而弭消不见。

各个会馆皆在燃放烟花相祝,上榜的欢庆,没上榜的或相拥求醉,或趁机结识另寻出路……总之,学子们无人卧榻而眠。

伯爵府夜宴后也燃放了不少烟花,裴少淮抬首,望着一瞬而逝的亮光。

“大哥在想什么?”少津“闯”了进来。

裴少淮收回目光,应道:“我方才在想,古往今来,多少随手一泼即可成文的诗才,缘何多感慨怀才不遇,鲜有仕途顺遂者。”

“大哥想到答案了吗?”

裴少淮摇摇头,笑道:“先贤一生的际遇,铺开可抵千篇文,错综复杂,岂能是旁人可以轻易揣测出来的。”又道,“不过,限于自己,我倒是想明白了一件事情。”

少津静听。

“才华横溢只是一瞬的焰火,最易引得世人抬首赞叹。”因为它足够瑰丽夺目,裴少淮又道,“才能,才是星光。”因为它默默而不熄。

不管是现在的会元,还是接下来的殿试及第,这些都是经由笔下文章、胸中见解换来的一瞬荣耀,把裴少淮暂时推到顶点。

曾经的十数年里,裴少淮日夜苦读,磨砺的一手好文章即将完成它们的使命。

邹阁老夫妇说得没错,长江入海,他已经到了江海交界处,他现在要学的,远比写文章要多得多。

……

翌日,裴少淮前往徐府拜见段夫子,将那份金花帖子带了过去。

夫子仔仔细细净手后,在膝上铺上白帛,才接过会元金花帖子,来来回回去读纸上的数行字,仿佛比古文字句更深有含义。

夫子喃喃道:“好,很好……”满腹才华的夫子,望着这份金花帖,泪眼婆娑。

他伤了双腿离不了轮椅,一辈子滞留在秀才功名上,而他的学生正在一步步把剩下的路走完,这份欣慰正一点点填补着他的遗憾。

这是头一份会元金花帖。

段夫子将金花帖折好,交还给裴少淮,叮嘱道:“接下来的殿试,是你最擅长的,只需正常应答便可,金榜可期。”

殿试未定期,可能是三月,也可能是四月,中了贡士的学子皆留在京中,等候礼部安排殿试。

具体时间要看圣上的日程安排。

裴少淮看着夫子的神情,发现夫子如今已经极少对他们几个板着脸、面带严肃了,取而代之的是慈和,言语也多是夸赞。

府试时,夫子叮嘱他要求同存异,见解不要与主考官相悖。

院试时,夫子叮嘱他言辞要清正典雅,小题破题在精不在全。

乡试时,夫子叮嘱他写文在气度,有意落笔无意成文。

而到了会试、殿试,夫子已经不再叮嘱他文章如何去写,只鼓励他正常应答。

裴少淮忽而就红了眼——夫子倾其所能把学识交给他们,又适而可止地松开手,让学生往更高的层次去走。夫子十分看重这份师生情,又知道这只是一段陪伴。

一段陪伴的师生关系,成就青出于蓝胜于蓝。

裴少淮道:“学生订了一门亲事,六礼在即。”

夫子欢喜,笑道:“大登科立业,小登科成家,这是好事。”

“请夫子为学生主婚。”

段夫子有些惊讶,张张嘴要答应又犹豫止住了。

裴少淮急道:“否则学生会留有遗憾。”两姓联姻,三媒六聘,从纳采到问名,直到大婚,每一个礼节都要主婚人领着裴少淮前往。

就如领着自家儿郎完成人生大事一般。

与其从族中找一位老者,何不能让夫子来替他主婚呢?

沉默片刻,夫子最终点了点头。

少淮刚一回去,段夫子便让老阿笃找来了婚事古籍,酝酿着写婚书、写贺词,少淮的婚事,自然不能用旁人都用滥了的那套说辞。

无疑,夫子对此很是期盼。

老阿笃看着夫子兴致勃勃,年轻了几分,说道:“淮少爷很懂先生。”

夫子点点头,应道:“他是怕我留遗憾。”

……

可卜今年大及第,还盼他日小登科。

大登科小登科,科考与姻缘之间,总有理不清的关系,因由功名而两府结缔,这样的事在高门大府中尤为常见。

从前裴家兄弟双双夺得乡试解元,尚不足以入各高门的眼,毕竟乡试与会试之间有壁。而如今,裴少淮得了会元,瞬时成了上好的姑爷人选。

会元未必能进一甲三鼎,但必定出不了二甲前七,这是妥妥的京官,没得跑。

前来打探的人家不少,门第都不低,都被林氏含蓄地推辞了。

林氏开始忙碌起来,少淮定亲一事该提上日程了。

这日,勇国公府里有场茶会,不少高门大户的贵女们都去了,杨时月也在此列。

既是未出阁贵女的茶会,难免会聊些姻缘的话题,时值杏榜公布,那几位上榜的京中才俊成了焦点。

有的小姐听得了些风声,不时试探杨时月,言道:“伯爵府的裴大少爷出身勋贵,如今又得了会元,进士及第大有可为,听闻还是个长得极俊朗的翩翩公子……不知哪门哪户能说上这门亲事。”

谁料杨时月只顾着喝茶,同身边人闲谈,根本没有望过来。

反倒是好几个旁的小姐聚了过来,纷纷打听。

杨时月仍是神情淡淡,置若罔闻。

有的小姐直接一些,干脆来到杨时月身边,拉着她手说悄悄话,问道:“时月妹妹,听闻你说了一门好婚事,对方是个有功名的?”

杨时月一惊,说道:“这风声从哪来的,叫我也一起听听。”

对方哪还敢乱说,怕不是嫌自己名声太好了,只得讪讪糊弄过去了。

原以为这么一个出风头的机会,杨时月怎么都会显露一二,叫别人羡慕她,或是宣誓一下主权。

谁料她如此沉得住气。

茶会散后,马车上,丫鬟忍不住问自家小姐,道:“小姐,夫人不是说马上就要换红帖了吗?为何还要守口如瓶?”

“他清清正正考来的功名,不是叫我拿来出风头的。”

虽是定好的婚事,但考前定下的,还是考后定下的,外人能做的文章可不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