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 70 章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 70 章

作者:MM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7 22:31:25 来源:奇书网

腊月天仍寒,春节人将醉。

腊八这一日,驿站送来信件,裴秉元妻儿共阅之,晓竹姐儿特许出宫,三人皆大喜。

等裴少淮回去后,裴秉元夫『妇』聊起竹姐儿的婚事。

“夫人心细些,有甚么想法?”

“竹丫头比英儿大不到一岁,现下着手打算亲事,也不算太晚,仔细替她寻个简单省心的人家……伯爵府有老爷把着,淮儿津儿又有出息,竹丫头往后的日子会好过的。”林氏道。

她是个小『妇』人,自然按着小『妇』人的心思去想。

“竹丫头入宫有美名,一身的本事『操』持一府上下绰绰有余,今又得了皇后赏赐的钗冠和水田,可以风风光光出嫁,年岁不大,品貌出众……这样的条件,估『摸』京都城里会有不少人家想来求娶。”分析完,林氏略带唏嘘之意,叹道,“伯爵府早不是五年前的伯爵府了,竹丫头当年孤注一掷,今值得轮到她好好挑选挑选。”

裴秉元听后,觉得有几分道理,可他转一想,竹儿五年前懂得入宫趋利避害,在个女儿中是最有主见的一个,遂言道:“你得有些道理,不过,按竹儿的『性』子,那些看中她的本事、趋利而来的人家,她未必能看得上,我们替她找个简单殷实的人家,又怕屈了她……还是再等几个月,有人家前来求娶时,看看她的态度再。”

“官人看得透彻些。”林氏道。

想来过了春日,竹姐儿有了主意,也会及时来信太仓州的。

……

东林书院里,田永玏近日有些心忧,同裴少淮倾诉道:“北客已有两月有寄稿了,我读其他文章总觉得有些乏味,我既盼着他快些寄文章过来,又担忧他是不是出了甚么状况。”

又道:“苏州府里有不少喜欢北客文章的学子,亦常常到崇文堂询问。”

裴少淮听后,有些动容。

文人之,既有相争相轻,亦有相相惜。

不管是相轻,还是相惜,在文人『骚』客辈出、人杰地灵的江南之地,都尤为突出一些。

这段时日,裴少淮不曾断过文章,也出了不错的文章,水准不低于以往。他每每好,落款“北客”,盖上印章,放置几日后再去读,自觉得仍是有突破,有投出去。

若是有丝毫改变,那么南居士的点评将失了意义。

裴少淮这样以为。

“田师兄莫太过担忧了,兴许他只是一时文思不佳而已。”裴少淮安慰道,“想来他是听了南居士的话,缓缓图之而其事卒成。”

“也是。”田永玏颔首,言道,“他的文章不只是字句,还是心迹。”读书人有文思泉涌之时,自然也就有文思不佳之时,文思不佳才是常态。

想,田永玏神情松快了一些。

……

时值春日,书院散学休沐,裴少淮选择闲步归家,才不辜负一路的春景。

雨打梨花柴扉闭,风掠草尖欲『迷』眼,江南之地的春意来得比北境早一些,也浓一些。

裴少淮想起在京都之时,段夫子每每春日都会带着他和少津、言成出门踏青,感受春景,还经常以花为令,轮番『吟』诗以饮淡酒,那些时日,倒也快活。

今他只身南下,见了南边的春『色』,不免想起那句“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又一年”。

回到家中,林氏给他送来一张请帖,言道:“那送贴的小厮,是给州大人家少公子的,自报家门时,又是苏州城南邹家的……还你看了帖子就懂了。”

林氏又问:“是不是书院里哪位姓邹的同窗送来的?”

裴少淮摇摇头,他在书院里并无相熟的姓邹的同窗,故多了几分好奇,当即拆纸帖一阅,他还未读请帖的内容,目光全落在了末尾处“南居士”三个字上。

南居士邀请他明日到府上一叙。

裴少淮只觉得胸起伏快了几分,喝了烈酒般脸庞发热,喜形于『色』。

果然,南居士身在苏州城里,不仅看穿了他是个年轻人,甚至还从文章中猜到了他的身份,主动邀他到府上一叙。

裴少淮今虽尚未晓邹府是何府,南居士又是何人,但从这张请帖他能看出一位长对后辈的提点之善意。

因为这张帖来得恰逢其时。

“母亲,是南居士。”裴少淮兴奋道。

林氏不明所以,但她跟着兴,道:“淮儿欢喜,想必这位南居士是个极重要的人,娘亲替你去准备拜访之礼。”

一会儿,裴秉元从衙门回来,裴少淮将请帖拿父亲看,并打听苏州城南邹府是甚么人家。他想,能有南居士这么一位人物,邹府必定不是寻常人家。

裴秉元看完请帖后,先是诧异,又深以为然,笑道:“未明身份时想不通,看到‘邹’字时,又当即清晰了然,这位南居士我早该想到城南邹家的,也唯有他能屋建瓴地点评他人的策问文章了。”

“父亲就莫要卖关子了。”裴少淮道。

裴秉元肃然道:“既是邹府,自然只能是邹之川邹阁老,他在任时提携过许多门生,大多已成才干,颇有威望。”又道,“番你能得他指点『迷』津,是你的造化。”

随后,他向儿子徐徐道来这位邹阁老在朝时所做过的事。

……

大庆朝内阁分殿二阁,殿为中极殿、谨身殿、文华殿、武英殿,二阁则为文渊阁和东阁。殿二阁大学士即为内阁。

邹之川九岁中状元,入翰林任修撰,数年数次迁职,最后入户部,负责编修户籍之法、黄册之规、丈地之策、税例之比,听似简单实则处处学问,邹之川不愿凭空捏造,向先帝请愿赴各地考察,方下笔成文。

往往简短几句规定,邹之川需要调研数月方能成雏形,再反复修改完善,免得疏漏。

之以心,必成精品。事成后,邹之川受大赏,余岁任户部尚书,五余岁入文渊阁,提良计良策,辅天子治。

邹之川学问深,处奔波又积攒了不少见识,当朝圣上初登基时,屡屡托付邹之川担任选才之职,为国选贤。正是这七八年,许多有识之士受以重任,历练成材。

然则,前几年,邹之川刚到致仕年岁,请辞荣归故里,朝中一片惋惜挽留。他只需多留几年,能任内阁首辅大臣矣。

圣上正值壮年,数次挽留,邹之川言道:“臣老矣,思绪难免愚钝,还望圣上恩准。”

圣上晓邹之川独子已入翰林,欲重,赐其户部左侍郎之职,然则邹之川替儿子婉拒了,言道:“禀圣上,吾儿读书为明理,虽有读书之才,无为官之能,侍郎之职恐其不能胜任,还望圣上三思。臣恳请圣上收回成命,留吾儿于翰林院修编文书、修订史册。”并言其子邹羡静自幼钟爱研读史书,留在翰林院方能施展其才华。

……

裴少淮听完,心中了然。他早几年也曾略听过这位邹阁老的事,想到会在苏州城其相遇,一卷《崇文文卷》结下缘分。

心生钦佩。

他对明日的会面又多了几分期待。可以这么,邹阁老是个实践派,正是他少年成名中状元,为官踏实而顺遂,完完整整走完了整条科考之路,又完完整整走完了整条晋升之路,两条路都走到了顶峰,所以对于沿途攀爬的学子,他有绝对的话语权。

裴少淮攀爬路上遇见的每一个坎,兴许都是邹阁老曾经遇见过,又跨越过的。

下山的人,不仅仅已经见过山顶的风景,还晓一路的陷阱、坎坷不平。

翌日,裴少淮换上一身日常头,略备小礼,又带了几篇近日所作的文章,前往苏州府城南邹府。

抵达地方以后,裴少淮发现这座府邸邹阁老的『性』子一样,都很低调。

白墙黑瓦,出了朱门大门以外,几乎有甚么斑驳『色』彩,周遭的民居融为一体。门前大街上有些小贩占地做了生意,只消不是太过分的,看门小厮并不驱赶。

裴少淮上前,通小厮明来意,小厮又叫来管家。

“裴公子这边请,老爷今儿早早就吩咐过了。”管家亲自带路。

府内几乎有甚么金贵的饰品,园艺是一流,一走进来,裴少淮觉得自己『性』子都慢了许多。

管家带着裴少淮三进后,来到一处弯曲廊桥处,一直蜿蜒至小池上的石亭。

“裴公子请,老爷夫人就在石亭子里。”

裴少淮作揖。

离得愈近,他愈有些紧张,他稳了稳心绪,踏上廊桥,往石亭子走。

东风一吹,青绿柳条拂起,石亭中的人也『露』了出来,裴少淮停了停步子,定眼望去,只见亭内坐着一对老夫『妇』,头发花白,着轻的寻常衣袍,装束平易近人。

想必正是邹阁老其夫人。

石桌上铺宣纸,邹老夫人捻着硬毫细笔,正描画得仔细。

邹阁老手里端着本书,读了几句后,凑过去瞧瞧夫人画得何了,嘟囔道:“照我,你该画得豪爽一些,这样描要画到甚么时候?”

“读你的书。”

邹老夫人抬手去沾朱颜的时候,正好瞧到了站于廊桥上的裴少淮,只见那衣摆柳枝轻拂,谦谦少年度春风。

“喂喂。”邹老夫人扯了扯邹阁老。

“读我的书呢——”

“你的北客小公子到了。”邹老夫人提醒道。

邹阁老一下子坐得端正,神情正经,也望了过来,两人看着年岁正茂又才气外溢的年轻人,藏不住欣赏的目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