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 59 章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 59 章

作者:MM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7 22:31:25 来源:奇书网

长舟成良民后,仍留在伯爵府里做事,签了雇契,同申大申二一样,当了个小管事,平日里负责采办笔墨纸砚,还负责看管郊外的一个药园子。

白日里在伯爵府忙活,不用值夜的时候,则可以回到自己的小两进。

这日,长舟兴冲冲地进来,同裴少淮兴奋道:“少爷少爷,小的上晌去药园子巡看,那些药农都把我叫作张管事。”

“嗯。”裴少淮点点头,笑道,“张管事也该改改口了,别再小的小的了。”

长舟挠挠头,讪讪道:“小的……啊不,我省得了。”

言罢,长舟忙着去教导新来的小厮了,细细与他说平日里要注意些甚么。

……

“岁将阑,夜将残,一度逢春,一度减朱颜”,岁末除夕,东风又至。

因离别在即,这个春节,伯爵府里总是热闹不起来。

初九那晚,少津折了几枝春梅,送到大哥的房中,插在了书案前的小轩窗上,言说道:“理应送柳枝的,只是初春杨柳未绿,弟弟折几枝梅花赠予大哥罢。”

又怅然喃喃道:“去岁除夕咱们兄弟俩喝酒玩飞花令,以冷梅作题,大哥道了一句‘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

少津环看了一圈长兄的房间,许多物件都收拾起来了,干净得有些冷清,问道:“大哥都收拾妥当了?”

裴少淮点点头,应道:“等我清点完这些旧文稿,就差不多了。”指了指书案上的一小沓旧纸卷。

“大哥只管忙自己的,我就在此坐坐。”少津道。

屋内静谧,纸卷或留在少淮手中,或落入纸篓里,沙沙声响。

半柱香后,清点完了。

少津道:“其实也没甚么话要同大哥说,只是想到大哥院里来坐坐,就这样静静待着也是好的。”

“你去过父亲房里了罢?”裴少淮问道。

少津点点头,说道:“父亲说伯爵府这几年会平平静静的,嘱咐我珍惜时日,用功读书,争取在秋闱中考个好名次。”顿了顿又道,“我晓得,这份平静来得不易。”

裴秉元作为独子,是圣上亲自委派外任的,外派期间,谁若敢明着给伯爵府寻乱子,便是驳了圣上的脸面。

想必没人敢来触这个楣头。

裴少淮看着身旁的津弟,只见津弟几乎与自己齐高,少年时的婴儿肥收了回去,承了生母白玉般的肤色,一对眉眼带着山水画的墨意。

少津也长大了,也是个谦谦公子了。

“别给自己太大负担。”裴少淮拍拍弟弟的肩膀说道。

他从窗上取下一枝梅花,幽香扑来,笑道:“你素来记性好,怎么光记得江城梅花引,而忘了王昌龄的那句‘青山一道同**,明月何曾是两乡’。”以此来缓和离愁别绪。

又打趣道:“这样做学问,为兄可要敲打你几句。”

“大哥敲打得是。”少津也跟着笑了,说道,“大哥一开口,这意境一下子就开阔了。”

裴少淮道:“不如咱们兄弟俩留个约定罢,三年之后的春闱秋闱,只求榜首,当仁不让,如何?”既然是约定,口气总要大一些才好。

各自有了盼头,三年会过得很快。

裴少津点点头,道:“兄长有此雄心壮志,弟弟岂能落於下风,一言为定。”

末了,少津又道:“大哥放心罢,弟弟在京都会守好这个家的,我就在家里等着大哥游学回来,等着姐姐承恩出宫。”信誓旦旦。

“我信你。”

“我已经开始盼着三年后的桂花香了。”少津期待道,“必定格外浓郁。”

只消得三年后秋日里桂榜,春日里的杏榜,他们兄弟霸于榜上,谁人还敢轻视景川伯爵府?

……

初春冰雪封河,裴秉元启程上任只能走官道,行至一半再换水路,整个行程差不多要走一个月。

驿站外,除了伯爵府的,还有陈家、徐家、林家,都来送行了。

因山长路远,裴秉元不敢带太多物件,一切从简,大件的、贵重的,皆由镖局另外负责押送。

莲姐儿、英姐儿让父母放心,她们虽已嫁出,但会常常回去照看娘家,婆家人都是明事理的,必定会支持她们。

两位姑爷附言。

老太太左手握着儿子的手,右手握着长孙的手,反复叮嘱道:“秉元、少淮,在外照料好自己,不要牵挂家里,到了那边一定要来信报平安……”穿衣、吃饭、处理公务,总有说不完的话,又怕少叮嘱了哪一句。

裴少淮向徐瞻、陈行辰作揖道:“大姐夫、四姐夫,劳你们操心了。”

“内弟见外了,你尽管放心罢。”两位姐夫应道。

裴少淮想到夫子,心中更多几分惆怅,对言成、言归道:“劳替我相夫子作别,照顾好夫子。”

“放心罢。”徐言成道,“我说话不着路,做事还是着路的。”

小言归已是十余岁的少年,不再似小时候那样胖嘟嘟,但出于习惯,裴少淮还是揪了揪他的脸,叮嘱道:“夫子书堂里只剩你一个了,夫子有甚么事,你要记得同大哥和津小舅说。”

“淮小舅,我晓得。”小言归点头。

即便依依不舍,也总有相别时,裴秉元、林氏和裴少淮登上马车,离开了驿站,一路往南。

徐瞻和陈行辰骑上马,一路尾随相送,直到出了京都郊外南门,才挥手道别,骑马折回。

……

……

大庆朝的官道算是比较平整的,但马车还是有所颠簸,长久坐在里头,裴少淮只觉得昏昏欲睡,没有精神做其他事。

两日后,他终于颠倒了作息,白日里躺在车上静寐,夜里到了驿站、客栈,睡不着则读读书、写写诗。

清醒的时候,本想看看沿途的风景,却发现官路多修建在平坦开阔处,一眼望去多是农田。初春里的农田,还在休眠。

二十多日之后,他们过了淮河,再不见冰雪,于是转了水路,速度快了很多,一路南下到杭州。

一家三口在杭州略作停留,见识了苏杭的繁华。

果真与京都的繁华十分不一样,江南之地似乎更加热闹喧嚣,更加多元而独具韵味,而不似京都那样板板正正。

再启程,三日之后到了太仓州辖内。

&

nbsp;州衙里的朱同知、刘通判和主簿、衙差等人,从驿站得了消息,早早恭候在城门外,迎接新上任的裴知州。

听说这次来的是个勋贵世子,圣上亲派的从五品官,官差们脸上多了些许期待。

马车上,父子二人撩开车帘,仔细打量着这片临海的兵家重地,连片肥沃的良田,百姓又可出海打渔,是个好地方。然则,与之不匹配的却是一间间简陋的民房,许多没盖黑瓦,只有茅草屋顶。

裴秉元眉间紧皱,已经料到这个官不好当。

到了城门,下属迎上来,纷纷拜见,齐喊道:“下官拜见知州大人。”

太仓州的州衙比玉冲县的县衙强许多,该有的前衙后院都有,看着也敞亮,可是州衙里的官员、衙差,一个个看着却蔫了似的,没甚么精神头。

新官上任尚且如此,可见平日里何等懈怠。

简单介绍完州衙情况以后,朱同知道:“下官在望海楼订了个雅间,略备酒菜为大人接风,还望裴大人、夫人公子赏脸。”

都是日后的同仁,裴秉元没有直接拒绝,说道:“沿途劳顿,身子有所不爽,且让本官休整两日再聚罢。”

朱同知比裴秉元岁数大不少,已五十多,他大概猜出了裴秉元的几分性情,遂言道:“下官遵命。”

离开时,朱同知踌躇了几步,还是回头了,言道:“裴大人初来此地,仍有许多生疏之处,下官斗胆提醒几句。”

“朱大人请说。”

“太仓州临海,海上贼寇、委人猖獗,时常会趁着夜黑风高驾船靠岸,上岸入城抢夺百姓的粮食牲畜。大人夜里记得关紧大门,叫人守着,若是半夜听到动静被惊醒,未明情况以前,还是明哲保身,不要出去为妙。”朱同知想了想,又添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太仓州成立以前,这里原先是镇海卫。”

卫,即军卫。

“谢朱大人提醒。”

朱同知走后,裴秉元、裴少淮父子二人面面相觑——他们知晓东南沿海一带有海寇、委人作乱,但大庆朝水师武力强盛,贼人们敢如此猖狂吗?若真如此猖狂,为何江南巡抚年年报平安,镇海卫指挥司也从未报过有大乱?

一家三口临时住在府衙后院,林氏指挥带来的仆人,很快就把院子收拾得有模有样。

裴少淮住在东厢房里,刚刚到一个新环境里,他一时难以熟睡。

明明身子已经十分疲惫,可他脑子里却一直萦绕着朱同知的那番话,心中暗想,如若今晚城里当真有了贼寇,绝非碰巧,说明朱同知早就料到会如此,才会预先提醒。

辗转难寐。

“这里原先是镇海卫……”

太仓州原是前朝的海槽重地,负责运送水师、粮食,大庆朝大破应天府后,第一时间占领了此处,命重兵把守。等到天下太平,把守的军卒继续留在此地,朝廷设立了镇海卫。

镇海卫管辖此处数十年,后来朝廷才改设为直隶州的。

裴少淮心中暗想:“看来府衙和镇海卫之间的矛盾,已将近水火不容了,他们只是把太仓州当作一块肥肉。”

夜半三更时,裴少淮困极了,才迷迷糊糊睡去,依旧睡得不安稳。

果不其然,四更天里,院子外传来一串串脚步声,十分急促,随后又闻各种撞门抢砸的吵闹和百姓的哭呛,众多声音乱作一团。

裴少淮蓦的睁眼,掌灯,披上袍子走出门,看见父亲已经在大门处,正与看守大门的衙差争执,裴秉元厉声道:“我身为一州父母官,理应出去看看是何贼人如此猖狂。”

两个衙差要保知州大人安危,不敢开门,正在苦苦解释、劝说。

“州衙里的官差何在?叫他们与我一同出去,岂有躲在院里不出去的道理?”

裴秉元不肯当缩头乌龟。

其中一个衙差不知是说漏嘴还是如何,他道:“知州大人稍安勿躁,贼寇马上就过去了……”

借着火把的光,裴少淮看到衙差脸上并无任何紧张,反倒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裴少淮上前,低声劝父亲道:“父亲,既是场戏,咱们还是把戏看全了,再商讨如何也不迟。”他相信,父亲执意要出去看看,必定也是想明白了当中的蹊跷。

没过一会,院外又传来沉闷有力的步伐声和甲胄摩擦、刀剑出鞘的声音,贼寇们四处逃窜。

“本官来迟,让知州大人受惊了!”一声孔武有力的吆喝从大门外传进来。

看门的衙差向裴秉元禀报道:“大人,听声音好似是镇海卫的千户,冷大人。”

裴秉元眉头皱成川字,道:“开门。”

州衙门外,身着甲胄的士卒举着火把、配着大刀,已团团将府衙围住。那冷千户身姿魁梧,声音极厚,上前只略略作揖,道:“贼寇攻入城内,本官奉指挥使大人之命,带兵追杀贼寇,现已将贼寇悉数逐出城外,请裴大人放心。”

又道:“扰了裴大人的清梦,裴大人可以回去继续睡了,本官会让士卒彻夜守卫州衙,请裴大人放心。”

语气很正常,但裴秉元听得出其中的讥笑。

心知如此,但裴秉元毫无他法,他上任的第一夜,手边一兵半卒都没有,除了一个空头知州以外,他没有半分依仗能和镇海卫相抗。

好一个下马威。

翌日,衙差们终于都来了,裴秉元深感无奈,准备带着衙差们上街,查点城内老百姓损失如何。

还未出门,那位冷千户又来了,手持长长的名单,身后跟几十个“伤兵”,一进衙门便道:“昨夜追杀贼寇,贼寇拔刀抵抗,与水师搏斗,短兵相接,军卫里重伤共计一千零九十人,依照大庆朝犒劳例律,他们今年理应免交粮税,还请知州大人过目。”

才递过去,冷千户马上又道:“裴大人若无异议,还请盖上州衙玉章,以示公允公正。”指了指身后的伤员,道,“本官带了些轻伤可以走动的过来,裴大人尽可以查看他们的伤势。”

这几十个伤兵,或背上,或大腿上,或胳膊上,皆裂出刀口子,汩汩流血,看着触目惊心。

裴少淮靠在府衙的侧门处,听到两个衙差在低声讨论。

“啧啧,这回下的手真狠,可都是真刀口子……自己人给自己人下刀子,也能下得去手。”

另一个则道:“这有甚么下不去手的?一刀口子换不交粮税,一大家子一年不愁饭吃,你上大街去问那些老百姓,哪个不肯?”

“倒也是,这城里,还是军户们过得舒坦呀。”

“谁叫人家牢牢把住了太仓这块宝地呢,上司大口吃肉,手下人怎么都能喝点汤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