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 44 章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 44 章

作者:MM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7 22:31:25 来源:奇书网

虽已是秋日,秋寒未至,屋里仍是闷得要紧,闲坐着也出一身细汗。因盛夏时贪懒,没去叶间池畔赏一赏十里碧叶粉荷,有所遗憾,裴家徐家几个小子趁着近日有空闲,约要去叶间池畔赏一赏秋日荷花,聊补遗憾。

秋日荷花虽及盛夏时的碧叶连天、荷花如锦,胜在人来客往少,别得一番闲趣。

少的荷叶已经枯萎折倒,与池面映,几托姗姗来迟的荷花探出,正好点缀其间。

“我来晚了。”

裴少淮朝池中亭子远远招手喊道,而后加快了步子,沿着曲径,又过水上回廊,才到亭子当中。

他要等顺天府学散学才赶来,半路又去了一趟贺楼,故此晚了一些。

裴少津、徐言成来的早,带了两架食盒,几样点心、果脯和精巧吃食已经摆在石桌上。小言归坐在石凳子晃着小短腿,手里拿着个莲蓬,正在挖莲子吃,抬头喊了一“淮小舅”。

裴少淮摸摸小言归的头,把带来的食盒置于石桌上,言道:“我路过贺楼,添个吃食。”

“大哥且慢,莫说菜名,待我闻闻猜猜。”

言罢,裴少津鼻尖前摇摇手,嗅了一口,已经有了答案,道:“醉吟先生道‘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眼下虽非夏日食粽之时,我等却有品尝佳肴之心……这里头装着的,是贺楼的招牌炙脆子鹅疑了。”一边说一边替长兄打开食盒,果真是焦香蜜烧的炙脆子鹅。

裴少淮笑笑,揶揄他道:“你要把这鼻尖本事放在笔尖上,也至于总破题有偏了。”裴少津破题偏了两三次,便总让裴少淮与徐言成拿出来打趣。

“大哥少编排我。”裴少津道,“这段时日,我可没再破题有偏了。”

徐言成拿出两壶酒,言道:“这是我从老阿笃那儿讨来的果酒,甜味胜于酒味,十分清淡,当作茶水喝也虞。”

几人赏景闲聊,说说近来的趣事,裴少淮又讲了府学里各色的人,谈十分畅快。

徐言成提议道:“趁着甜酒佳肴,咱们若顽飞花令罢?”

“我也有此意。”裴少淮点头,又抱怨道,“在府学里,上至山长教谕,下至学生,皆视诗词歌赋为文道小技,生怕耽误了他们作文章,鲜有人与我探讨诗句,实在趣。”

大庆读书人轻视诗文,已经蔚成风。

徐言成看了看满池的荷叶、几托荷花,又闻荷之清香,于是道:“就以‘荷’为令,少淮少津意下如何?”

“唉——”裴少淮摇摇头,笑道,“文人骚客历来钟爱‘荷’‘莲’‘藕’,诗句词句信手拈来,若是以此为令,怕是玩到入夜也喝了一盅甜酒。”

又道:“眼下已经入秋,如以‘荷’与‘秋’为令,看看谁想到的诗句更妙一些,如何?”

裴少津、徐言成皆点头。

小言归闹着要一顽,徐言成说道:“倒是让你顽,若是你说出来又罚了酒,当如何?”

小言归托着自己的脸蛋,说道:“大了让你们揪揪就是了。”

“这可是你说的。”

三人皆被小言归逗乐了。

“那便从我开始罢。”裴少淮道,“宋,于石,‘湖水亦随人世改,秋光一半失荷花’。”

言罢,把酒盏移至津弟跟前。

裴少津想都没想,端酒盏便移到徐言成跟前,边快嘴说道:“宋,岳珂,‘好是初秋藕花候,蛾眉尊酒正宜’。”

“少津你也太快了,怎多给我些时候呢?”徐言成嘟囔道。

裴少津笑道:“大外甥有时间嘟囔如赶紧想罢,可别第一轮都过了。”

“有了!”徐言成思索片刻后言道,“宋,黄庚,‘红藕花多映碧栏,秋风才易凋残’。”

小言归似乎早有准备,稚稚气道:“宋,林洪,‘烟生杨柳一痕月,雨弄荷花数点秋’。”

裴少淮鼓掌道:“此轮若论意境,当属言归的最为贴合此情此景。”

徐言成也赞叹道:“你小子可以啊,功课长进也太快了。”

小言归却叹了一口气,嘟囔道:“若是别的令,我或许比了大哥小舅,可荷花莲花……你们当晓我在家里,日日父亲拿这些句子讨母亲开心,想会都难。”

三人又笑。

几轮下来,小言归妥妥守住自己的脸蛋被揪揪,徐言成喝了五盏,裴少淮喝了三盏,裴少津只喝了两盏,还是故意喝的。

徐言归抱怨道:“我累死累活回想诗词来答令,而少津却像是手握诗词古典来答令,信手拈来,妥妥,实在妥。”

谁叫裴少津背书背得极好呢。

顽了好一会,疲了,徐言成说前几日的一件事,问道:“少淮少津,你们可还记得上回那个詹清远?”

裴少淮岂会记得,就是那个出了考场就打他人考得如何的家伙吗?

“记得,礼部左侍郎詹大人的嫡长孙。”裴少淮应道,“你上回说他院试落榜了?”

徐言成点点头,继续道:“我前几日见詹大人祖父打你们家,似乎……似乎有意与伯爵府联姻。”

裴少淮、裴少津两兄弟的眼神嗖一下全射了过来,满是抗拒之意。若说联姻,眼下伯爵府里只有英姐儿一人。

是说詹家行,而是詹清远绝对行。

想来那詹家也未必是奔着伯爵府来的,过是见徐大人将任礼部尚书之职,想与徐家关系更近一步,可惜徐家并待嫁眷,便多跨了一步,问了裴家。

裴少淮取来一张干荷叶,将食盒里余下的烧鹅屁股夹,置于荷叶之上。

“少淮这是何意?”徐言成问道。

裴少淮淡定说出了儒林外传里的那句名言:“三四,就想天鹅屁吃。”

徐言成忍住笑出来,言道:“你倒是直接。祖父早料到你们家的态度,给搪塞了过去。”

此事倒是提醒了裴少淮,英姐儿很快就要行及笄礼了,婚姻大事即便是拖,也拖延了太久了。

游玩了一日,三个少年加徐言归一个小子,都很是尽兴,荷也赏了,诗也吟了,收拾妥当后打道回府。

回徐府的马车上,徐言成逗小言归道:“言归,为兄真是羡慕你啊。”

小言归仰头望大哥,问道:“大哥为何如此感叹?”

“我来替你细数。”徐言成数着手指说道,“你有一个鸿胪寺卿的祖父,有一个榜眼父亲,往后还有有两个状元小舅和一个榜眼长兄,你说说,这样大的阵仗谁比得了你。是是,小言归?”

小言归没有点头,也学着徐言成的语气道:“大哥,弟弟真是羡慕你呀。”

接着又道:“除了方才所说的,大哥比我还多出一个。”

徐言成疑惑。

小言归叉腰神气道:“大哥比我多一个状元弟弟,真是羡煞旁人。”

徐家人的自适心态果是一脉承的。

……

……

“我有一壶酒,携着游春。遇店添一倍,逢友饮一斗。店友经三处,没了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当原多少酒?[1]”顺天府学数科科房里,莫教谕正在朗诵一首打油诗。

此乃出自《算学启蒙》里的一道题。

莫教谕是个五旬有余的小老头,晓学子们心于算学一道,他亦为难自己,只取些简单有趣的题目来讲解,以盼场下学生进去一二。

可午后闷热,学子们昏昏欲睡,打油诗都人,更何况是要算数的打油诗。再说了,科考又会考这些。

莫教谕停下来,正打算找个人来答题,一看裴少淮在埋头写字,以为他在做文章,于是点了他来作答。

裴少淮身应道:“学生算得八分之七斗。”

莫教谕微微颔首,又问:“你用何法解得此数?”若是只对乘、因、加、减等算法熟,亦可慢慢推断出答案,却要费少时候,裴少淮如此快答对,显是用反推法。

“回教谕,学生曾看过《九章算术》,用了天元法。”

此书以问答的形式编写,虽未成完整体系,其中的内容涵盖较广,足以帮助裴少淮掩饰自己的算学本事。

“善。”莫教谕赞赏道,顿了顿,又忍住多问一句,“可还学了书中的其他章法?”

裴少淮又道:“都曾看了,只过有许多解之处,恐怕还要慢慢研究。”有些算法并非裴少淮会,而是他要将自己懂的与书中写的对应来,才说明自己的懂的原由。

之而后胜于之,这是天降奇才;缘故的之,这是天降妖才。

奇才可活,而妖才可活。

莫教谕本想出言鼓励裴少淮继续用功深造算学,可沉思片刻后,开口说的却是:“好好斟酌文章,平日里若有闲暇再去考究,明算明理对你往后兴许有些用。”

“是,学生谨记。”

此后一段时间,裴少淮在数科课上循序渐进展现出一定的算学才华,屡屡得到莫教谕的夸奖,言道:“以你之才华,往后若是进了工部、兵部,必定是如鱼得水,受算学限制矣。”

课堂上的其余学子却颇以为。

唯有江子匀常来裴少淮请教算学问题,江子匀言道:“我寻思着,往后若是为官了,丈量田地、修建沟渠、点兵点卯等诸多琐事,若是算学一窍通,岂只任由师爷忽悠?眼下有机会,还是多学一些好。”

裴少淮笑道:“子匀兄思长远谋长久矣。”

……

十月中旬,岁考在即,顺天府学里学子明显多了来。一则是那些平日里点卯的老秀才们都回来了,二则是那些只挂个名的高门子弟,也过来露露脸。

还有些五六旬的老秀才,已经心参加岁考,提前来疏通疏通关系,免得考试时把他们划为最末六等,于府衙、府学、督学官和老秀才本人,脸上都好看。府学念他们年纪大,一般也会为难这些老秀才。

三四十岁的秀才若想如此,则是“想天鹅屁吃”,还是安心复习功课为妙。

十月下旬,岁考结束,翌日府学外墙张贴榜单,公布此次岁考成绩。裴少淮名列第五名,江子匀名列第三十九名,均评定为一等。

江子匀保住了他廪生的名头,若是再往外十几名,掉到了二等甚至三等,恐怕要被其他增广生替了去。

那些平日里浑浑噩噩度日,被评为四等、五等的秀才,虽未被革去功名沦为青衣,却会长久被人指指点点,只躲在家中出门。

这日,江子匀来到裴少淮房中,先是再次言谢,而后拿出三卷书籍赠予裴少淮,他道:“淮弟于我有点醒之恩,身世学问都在我之上,叫我道如何报答……我见淮弟常去藏书阁翻阅这几本古籍,想来其中有淮弟喜欢之处,遂翻抄下来赠予淮弟,聊表谢意。”

裴少淮有些惊讶,又有些感动。

这几本古籍是孤本,府学藏书阁许学生借出来,若想翻抄只到馆里简记下来,回到住舍再抄一遍,这样来来回回十分麻烦。

江子匀一连抄了三本,必定花了许多时间和精。

正是因为这份谢礼太厚重、太真挚了,裴少淮推辞,他双手接过书籍,言道:“子匀兄用心了。”

“真心换真心,理应的。”江子匀笑笑道,“只过眼下我只有这些本事,只做这样的事罢了。”

……

裴少淮回到伯爵府,说玉冲县那边来信了,他接过信回到房内,有些迫及待地拆开了。

上回他除了父亲讲种芝麻的事,还在末尾问了一些事,打祖父为何对胞弟有一种数十年都难以释的愧疚感,想来父亲会给他一些答案。

裴秉元一开头便写道:“淮儿,你自必理会他,也必他任何话,总归有愧疚之情也应是上一辈来清算,我等必替他抵过。”

又言道:“该说的道理我都他说过,他自己也晓,他只是没放过自己罢了。”

可以看得出来,父亲自从外派当官以后,脾气比以前暴躁了许多。

裴少淮继续往下看,才明白了祖父愧疚的原由。

原来,裴璞、裴珏二人一母胞,年纪只差一岁半,幼时十分要好。某日一在房内玩耍时,二人嬉戏打闹,裴璞小心撞到了烛台,引燃了窗帘,恰好窗外风一吹来,帘子炽热的灰烬落到的裴珏的脖子处,附在了皮上。

看管的婆子虽救得及时,可裴珏的下颌到颈脖处,还是留下了一道烧痕,灵丹妙药也抹去。

裴璞身为兄长,愧疚已。

自那以后,母亲虽未曾说过甚么,对于幼子的疼惜总是自禁地会多一些,直至去世亦是如此。

二人长大,这件事却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淡去,反倒是断发生新的事情,让其如鲠在喉,长久刺痛着二人。

裴璞身为长子,承了父亲的爵位,娶了门当户对的千金。

裴珏自袭爵望,一道疤也长久将他磨出了耐,于是勤恳读书,在科考一道上考得了功名,最后以第十名入列二甲进士。

在朝考选馆中,裴珏发挥稳定,文章被列入庶吉士之选,可在后面的面官环节却出了差池。

裴珏虽极遮掩,可那道算明显的疤,还是让他与庶吉士失之交臂。

当年负责朝考选馆的吏部尚书言道,翰林本是储才之地,应选方方面面出彩之人,方对得如此门面。

遂将裴珏革出了庶吉士之选。

最后,裴珏非没有进入翰林院,甚至留京,直接被吏部外派至山水隔的成都府,任一七品县。自京都伯爵府少爷,到穷乡僻壤为官,其间落差恐怕唯有裴珏本人方体会。

吏部尚书敢如此安排,除了裴珏本人带有疤痕以外,还有伯爵府的原因。

彼时的景川伯爵府已经呈现没落之态,在朝堂根本任何言语机会,裴珏落选翰林一事没出手周旋一二,只让其任人宰割。

读到此,裴少淮已明白了几分,又想到一件事情——闻说裴珏上任吏部尚书的第一件事,便是派人巡察汉阳府和武昌府,查出了一系列的藏污纳垢之事。而后上书圣上,将该地的两位府贬至八品,送到滇西南边境为官。

这两人姓杨,是当年那位吏部尚书的一双儿子。他们本以为早早从京都退到湖广一带,可以避开裴珏的锋芒,没想到裴珏没给他们机会。

由此也可见得裴珏的情。

裴秉元在信的最后写道:“我所晓的过这些,中间或许还有许多其他的缘由,他们兄弟二人又或许曾互许诺过甚么,我皆未可。”

“以我之见,倒也必再纠结这些,总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闷响,只消是他们若敢再来阴损招数,如数反击便是。”手机地址:(小)看书更便捷,书架功能更好用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