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 37 章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 37 章

作者:MM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7 22:31:25 来源:奇书网

城西北一隅,小道越走越窄,青砖石路小桥斜,马车已便通行,裴少淮与长舟只好下车步行跟随。

江子匀竟租住在如此偏远的民户家中,只差出城,无怪那日贡院出一身的汗渍。

“大庆县江子匀江公子,可是租住在此?”报喜衙差问道。

民户们团团围观,一男子举着手挤身出来,兴奋喊道:“那读书郎租住在某家中。”赶紧前头引路,带衙差们找江子匀。

柴房小院杂草生,院外石板布青苔,江子匀囊中羞涩,仅租住得偏远,租住在民家,还是租住在闲置无人的柴房里,只比流浪街头稍强一些。

一身麻衣,青年书生江子匀便倚在柴外等候。

见此,那几个负责报喜的衙差脸上有些沉沉,最前面那一位李差头想想,还是笑着走过去,核对江子匀的路引之,高声贺道:“恭喜江公子院试榜上有名,位列三,督学大人赐廪生!”并递上喜报。

轻薄一张纸,是冲破困厄、洗脱俗苦的开始,江子匀接过喜报,双手微颤,脸上既有欣喜,又有些讪讪,李差头回礼道:“辛苦诸位官差大哥跑一趟。”

“职责所在,再祝江公子青云直上,步步高升,金榜题名。”言罢,差头算带人离去,免得叫这位穷苦书生太难堪。

可周遭围观的那些百姓却甚识趣,一涌上前跟着贺喜,扯着江子匀的袖子讨喜钱。

哪家读书郎得秀才抛喜钱的呀?

正是这时,长舟挤过去,凑江子匀耳畔说几句话,江子匀顺着长舟所指望去,见远处静候的裴少淮,江子匀这才对长舟点点头。

“江秀才请几位官爷们喝茶,官爷们跑一趟辛苦。”长舟先掏几两碎银,灵巧地塞进李差头的袖袋中,又道,“还望官爷们替江秀才美言几句。”

“职责所在,职责所在。”

长舟又拦住那些讨喜钱的百姓们,喊道:“都有,都有。”掏几把铜板子,远远地抛在院子外,又喊道,“大家伙沾沾江秀才的喜气才气,儿孙出人头地。”

等人散尽,裴少淮才走过来。

“江同学,我们又遇见。”裴少淮揖,又自我介绍道,“宛平县裴少淮。”

“原来是裴案首!”江子匀惊讶之意露于言表,一时间竟忘先感谢裴少淮替解围,而是畅言道,“我在榜下裴同学的文章,单粗粗破题几句,便可窥见气清词雅,尤其是‘岁寒’的破题,用典之妙,叫人佩服。”

又赶紧转言道:“瞧我这嘴,只顾着文章……鄙人羞惭,钱囊羞涩境地窘困,让裴同学见笑,感谢裴同学方才出手相助,知花费银钱几许,好叫我回家筹备,尽早归还。”

裴少淮笑应道:“正场那日,我叫子匀兄见窘态吗?”

至于归还银钱,裴少淮已猜江子匀是个自尊心强的农子弟,喜受施于人,若是说强加赠予反倒美。

试想,江子匀有如此才华,居于院试三,即便家中再是贫寒,只要肯族长族绅开口,总至于要住破柴房、掏出喜钱。唯有一个解释,独处且倔强着,好似那砖石之下的一枚种子,顶着万钧之力要冒出头来,露个尖。

才会如此敏感。

于是,裴少淮让长舟把数报给江子匀,又笑呵呵趣道:“来,子匀兄下个月的廪膳廪俸,我可以提前预定一份矣。”

江子匀位列三,直接计入全县廪生之列,从下个月开始可以从县衙领取廪生俸禄和粮饷,免徭役赋税,的生活应当会改善很。

江子匀神色松快许,应道:“理应如此。”

两人又聊些学问,算是相互认识。

江子匀赠予裴少淮的那支毛笔,就放在远处的马车里,可裴少淮心中暗暗决定,先急着还,总是需要些由头,才再与之相遇。

归去路上,长舟有些疑惑,遂问道:“少爷为对这位江秀才如此感兴趣?”

“段夫子曾言,穷困学子,无学堂所容,无师友教化,无书卷鉴学,无有识者举荐,最易受湮。在如此境地之下,仍出人一头,可见其才学之精,攻读之勤。”

有好的族学,有好的夫子,有足够的典籍,有人替们宣扬名声,相比于书香,寒学子在科考一道上确实更难有所成就。

有出名的,许都是初显锋芒之,有伯乐相助。但更的是有机会露出锋芒。

长舟被自家少爷文绉绉的话给说懵,好意思挠挠脑勺。

裴少淮用俚语解释道:“英雄问出处,才俊贫富。”当然,一句是裴少淮自己杜撰的。

裴少淮注意长舟脸廓比少年时硬朗许,突然意识长舟年岁小,遂问道:“长舟,你跟我有七年罢?今年……”

“少爷,小的今年十九。”

“该说亲罢?”裴少淮与长舟闲聊,又道,“回头我叫母亲安排人,去官府把契子销。”

“少爷,别。”长舟急道,“少爷让小的再跟你几年罢,学些本事,我老娘说,过个年再娶妻迟。”

“你纵是跟我,伯爵府少你的位置。”

“那一样。”长舟得意道,“这京都城里,秀才举人皆少,可十二岁的院试案首,唯有少爷一个,少爷你让我跟着长长脸。”

又满是憧憬道:“等我凑够银两,算在城西买个小两进,再让我老娘从城里替我说亲。”

等主仆二人回伯爵府,报喜的衙差早走,裴少淮的喜报早被裴老爷子裱起来,挂在祠堂偏房墙上,比裴秉元当年的喜报更显眼一些。

……

隔日,大宗师在贡院里办宴,上榜的六十名新晋秀才悉数参加。此宴虽远比鹿鸣宴、琼林宴,却十分重要,一来是大宗师行生之礼,二来是感谢大宗师辛劳日,为大宗师送别饯行。

于学子而言,宴上若得大宗师指点一二,或是让大宗师留个印象,督学期满,大宗师回翰林院里,在同僚面前美言举荐,对于面的秋闱、春闱大有助益。于赵督学而言,身为座师,唤场下数十人为生,大庆朝尊师重教,此“师生之情”虽浅薄,但失为一条人脉。

好大一张网下去,谁料得会有几条大鱼呢?

裴少淮又见江子匀,江子匀穿着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秀才服,甚合身,却掩住的一身风华才气,两人相□□头致意。

裴少淮见三堂哥裴少炆。裴少煜年二十二屡试中,若开智,恐怕是要止步于此,今日裴少炆独自一人前来,神色有些郁郁沉沉。场上有少世家子弟识得裴少炆的身份,故意上前与其攀谈结交。

宴席开始,裴少淮站在正前方,带着众人大宗师行礼,齐喊道:“生拜见座师。”

宴席过半,大宗师指点文章的环节。按规,前十者大宗师会一一点评,面的名次,则随缘,随性而发。

点评至四份卷子时,大宗师刚刚语落,裴少炆便追着问道:“大宗师,学生的文章缘只落四?”求胜欲显露于言表。

这样直接的发问,等同于怀疑大宗师判卷的公允,场下之人皆屏息敢言语。

赵督学心有快,可毕竟是个老官场,知晓裴少炆背是吏尚书,好当场生气,于是随意寻个由头,道:“辞藻华丽然见解足,平仄工整然句有庸词,尚可再?->>先懵ァ!?br />

裴少炆满这样的评价,还欲再问,却见赵督学拿起五份卷子,言道:“孟皁上前听评,此文……”有再给裴少炆机会。

裴少淮暗想,知尚书府是如教养这位三堂哥的,有求胜心本是甚么坏事,可以督促自己更进一步,可像裴少炆这样“兴师问罪”的,求胜成反倒得罪人……可取矣。

又想,按照时间推算,这位三堂哥出生之时,裴尚书已在工干得风生水起,而,来者居上稳坐吏尚书之位,此时更是隐隐有入阁之势……或许是朝务繁重,疏于管教这个幺孙罢?又或者是裴尚书节节升高,孙子便借势居高临下,外人捧其臭脚?

如此来,再而衰,三而竭,是有几分道理在的。

裴少淮只当是场热闹。

……

月余,裴少淮领宛平县衙送来的廪膳,老太太还特地叫人送去厨,给全家人做一顿饭。

裴老爷子在祠堂里供奉几碗白米,告慰祖先道:“先祖有灵,景川伯爵府七代嫡长裴少淮,从今日起受朝廷粮饷,供齐家之食……鸣钟食鼎,积代衣缨,可盼矣。”

大抵意思是说,七代的裴少淮十分长进,已经开始挣钱养全家……

裴少淮本觉得是一件小事,值得如此,可当祖父一边祷告,一边哭得老泪横流,只好闭言,规规矩矩跟着祖父跪拜先祖。

又过几日,江子匀送帖拜访,亲自伯爵府归还“所欠”的银钱。

江子匀换一身靛蓝的棉布直裰,整个人起来更精神,出的生活已改善许。

裴少淮邀请江子匀书房内探讨学问,末,裴少淮言道:“子匀兄应知晓我的本经取《春秋》,精力有限,把《周易》给冷落,理解够透彻。子匀兄以《周易》为本经,想必笔记中有其独见解,知子匀兄否将笔记借与我参读一二?”

选本经,代表其四经用学。

交换笔记,是学子间交流学问最常见的子。

江子匀爽快应道:“自然有问题。”周易洁净精微,确实与江子匀的性子很是相符。

裴少淮赠几本书籍给江子匀,言道:“历届三鼎甲会试所的文章,素来难求,我有幸收集一些,子匀兄或可以拿去一阅,兴许有些收获。”

江子匀取出方布,仔细将书卷包好,可见其对这几本书的重,拱手道:“博见为馈贫之粮,谢淮弟赠阅。”

“子匀兄言重。”

……

此,裴少淮陆陆续续知晓江子匀家中的情况。

江子匀原生于一个还算物阜殷实的农家,是家中长子。江家祖辈留有十余亩水田,农闲时候江家还会城里做些卤水豆腐的生意,岁末赋税仍有富余,江父江母便将长子送至族学开蒙。

谁料,天降,江子匀十四岁时,江父江母夜里收摊归家时,途经林间小路,遭贼人,陨性命,此,一家之担便江子匀肩上。

上有老祖母,下有一弟一妹,叔伯对其水田虎视眈眈,每年交完赋税,还要花银子免徭役……这些年江子匀过得很轻松。

幸好族学夫子器重,管时来学堂,都肯教其学问。

丁忧期至,江子匀勉强凑足请廪生保和报名的银钱,决定搏上一搏,便有面的这些事。

裴少淮唏嘘,原以为江子匀只是吃穿用度紧张些的寻常农家子,未料及还有如此凄凉身世。又感慨,如此境地还守住本心刻苦学习,实在叫人敬佩。

更显难得。

……

……

三秋夜里骤然变寒,一宿秋雨簌簌,等白日里,却又陡然放晴,秋高气爽。

继裴少淮得院试案首之,景川伯爵府又有两个好消息。

其一,竹姐儿托人传出消息,因侍读有功,孙皇亲提其为正七品女史,任典言之职,是同批女官当中提得最快的。虽只是记在尚宫局之下,任个虚职,实则仍为伺候顺平公主,但皇对她的器重可以窥见一二,其女官、宫女自然跟着对其敬重许。

所谓“侍读有功”,外乎是顺平公主又得圣上的夸赞,并给公主封赏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闻蔷薇露,香艳红色”,此事起因在蔷薇露。此香露自西域传入,乃是以蔷薇花卉,蒸酒之得花汁,存于瓷瓯之中,芬芳扑鼻,素来受文人雅士、贵女小姐所喜爱。

近段时日,此物传入宫中,迅速传开,各宫各院皆想方设求得蔷薇露,顺平公主亦是如此。

正直豆蔻年华,自然偏爱此等香美之物。

竹姐儿与其女官、宫女同,是想着如得蔷薇露,用来取悦贵人、主子,而是又想起徐大人提点的那番话——圣上素来躬行节俭,重视天下农桑而喜奢靡。

她以为,蔷薇露或许在奢靡之列。

竹姐儿折转好几道,从御书房口的小太监嘴中知晓答案——“容饰之资,徒启奢靡耳”,这是圣上的亲言。

圣上秋日设宴,与百官同贺大庆朝今年风调雨顺,百姓良田丰收,食饱穿暖。诸位皇子、贵妃、公主,亦参加此宴。

宴席上一切都好,唯独一事让圣上喜——宫廷当中氤氲着一股浓浓的蔷薇之香。

顺平公主上前献礼,其一为一坛桑葚果酿酒,其二为一套蚕绢做的衣物,过织得有些粗糙,与苏绢、杭绢差得远。

顺平公主言道:“岁初,父皇给各宫送来桑树苗与蚕种,用心良苦。只是儿臣愚钝,手脚够灵巧,虽每日浇灌然桑树并茂盛,所养的蚕虫只产出数斤白丝而已。此酒为儿臣夏日采摘桑葚酿制,此袍为儿臣秋日穿梭织成,值此庆贺丰收宴上,特献给父皇,权当是儿臣今年交的一份功课,还望父皇要嫌弃。”

圣上听,十分高兴,连连鼓掌大呼:“善!”一连三声。

又言:“若是天下臣民皆如此,尽心尽力以事农桑,愁食果腹,衣履齐?”

“平儿你做得很好,虽果酒够醇甜,丝绢够顺滑,然你的心意朕体会,你身为公主肯俯身事农桑,为各宫做表率,如此功劳理应封赏。”

指着其妃子、公主道:“莫要把时日精力都耗在奢靡之物上,应当平儿学习,但有闲暇时候,体验民间疾苦,方知晓尔等富贵来之易。”

最,圣上下旨,将江南一处盛产桑叶、丝织业繁荣的属地,提前赐予顺平公主封地。

一位公主得如此肥沃的封地,莫说是其公主们,就算是皇子,有羡慕。

为此事的幕筹谋者——竹姐儿,随被皇召见。

孙皇本想给竹姐儿连升两级,可竹姐儿跪恩道:“谢皇娘娘封赏,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微臣敢贪功,恳请皇三思。”

于是最只封七品典言。

……

二件好事,则是裴秉元所治理的玉冲县,拓荒的田地皆有收成,加之朝廷免三年赋税,县上的百姓有足够的粮食过冬,是大功一件。

东阳府知府上奏此事,朝廷有赏,裴秉元自从七品升至正七品,再比其知县矮半个头。手机地址:(小)看书更便捷,书架功能更好用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