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 247 章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 247 章

作者:MM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7 22:31:25 来源:奇书网

黄青荇瞥了一眼与自己几分相像的王高庠,沉默半许,才道:“知晓了能如何?不知晓又如何?”

“有些事情,不去追究、不说出来,尚可以自欺欺人,一旦说破,不过徒增烦恼罢了。”黄青荇继续道,“一颗不能成事的棋子,一无是处,是不配谈这些的。”

原本语气一直很平静,可粗喘几息之后,黄青荇陡然暴怒掀翻矮桌,嘶吼道:“自我知晓京中有个钟鸣鼎食的王家,见到位高权重的王大人,我方知晓,此前的数十载都是苟活……我吃的苦难,难不成只是为了知晓上家是谁?知晓自己是个弃儿?”

黄青荇一字一顿说道:“我要的是功成名就,位高权重。”

发狂过后,黄青荇起身理了理衣襟,走到门口处,又道:“废话不多说,助淮王宫变是上家的指示,王太保若有胆忤逆,只管我行我素,若是没有这份魄力,我希望在万寿节上看到王太保的人。”

言罢甩袖离去。

黄青荇的身影很快融入漆黑的夜里,王高庠望着门外,长叹了一声。

……

礼法,国之纪纲。

在大庆朝,万寿节与正旦、冬至为三大节,最受重视。

距万寿节只剩几日,京都中央御街两侧,匠人们忙忙碌碌,用各式的彩画、彩布把街道两侧打点得花团锦簇。

入夜时分,掌亮灯笼,更显热闹绚丽,颇有“万家灯火,十里光照”之观。

裴家二房的新宅子里,重新聚于京都的一家人正在用晚膳。

裴秉盛略扒了几口便把碗放下了,说是外头还有些要紧事要办,出去一趟。

“坐下。”裴珏平平一声却充满威严,他一边夹菜一边问道,“这个时辰了,你出去做什么?”

“没……没什么。”裴秉盛显然心虚,假笑道,“父亲,只是和几个旧时同僚聚一聚。”

“不许去,近来不太平。”

裴秉盛在位置上如坐针毡,重新端起碗筷也心不在焉,他试探道:“父亲……”

结果一开口就被裴珏打断了,裴珏啪一声摔下碗筷,斥道:“我看你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知子莫若父,裴秉盛挪挪屁股,裴珏就能看透他的心思,裴珏道:“你是不是觉得为父重新回到吏部尚书的位置,又可以为你的官途铺路了?或是埋怨自己怀才不遇,庸碌了几年,终于等到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果然是受的苦还不够。”裴珏冷声道,“这才几年,鱼鳞册的事你就忘光了?”

被戳破心思的裴秉盛一脸讪讪,道:“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孩儿也知错了,父亲何必反反复复提起?”

“你要是真知错,就不会想着今晚出去,与人狼狈一窝。你以为重修鱼鳞册,事情真的过去了吗?你就没想过,动了鱼鳞册,楚王多出数倍田庄,这些田庄的粮食都去了哪里?事情败露以后,楚王又为何离奇被长子锤杀?……唯有你,不问因果,觉得重修鱼鳞册就是结局,何等愚蠢。”裴珏的眼神似刀,是真动怒了,桌上的其他人纷纷劝裴秉盛认错。

在裴珏看来,楚王指不定也是一张牌,只不过半途出了差池、废了,便也就被人弃了。

裴秉盛非但不认错,反倒壮了胆,欲一意孤行,他道:“父亲,时局变了,您那一套也当变一变了,如今满朝官员都在想退路、找靠山,只有你还在这里拦着我。伯爵府那头才风光了几年?就因为没跟对人,如今落得门庭凄凉。”

裴珏气得胸脯起伏,他懒得再理论,厉声吩咐道:“曹管家,找人把这个逆子给我绑起来。”

二老太太、裴少炆等纷纷劝和,但裴珏今日是铁了心要治一治裴秉盛。

很快,裴秉盛被下人绑在了椅子上,反抗不得。

原以为只是拿藤条行行家法,岂料裴珏取来碗口粗的棒槌,走到裴秉盛的身前道:“当年你犯下大罪,身为父亲断了儿子的前程,使得少炆险些不能科考,我便应断你一条腿。如今,少炆的官途刚有起色,一家人重回京都,你又想掺和皇储争端,使家人陷入危险境地,则应再断一条腿……你既不知悔改,便新账旧账一起算罢。”

知晓老爷子从不说笑,言出必行,裴秉盛终于露出了怯意,连连摆头惶恐道:“孩儿知错了,父亲不要啊,不要断我的腿,儿子不想当个残废……”

没等其他人前来拦阻,伴随着两声惨叫和枯枝般的咔嚓声,绑在椅子上的裴秉盛,小腿已然折断扭曲。

裴珏散落几缕白发,他有些乏力地用棒槌撑着地,看着疼到面目狰狞的儿子,道:“我裴珏宁愿生了一个废人,也不愿生一个庸碌无能的自大者。”

他吩咐道:“给他松绑,他若还想出去,便让他爬着出门好了。”

棒槌落地哐当响,裴珏搀着腰,有些一瘸一拐地离开了正堂。半道,他一把扯开了常年穿着的假立领,扔在了地上,与教不成器的长子相比,脖子上这道疤痕又算得了什么。

……

风雨欲来树先动。

万寿节前一夜,三更天里,一架马车停到了张秀才家门前,年近六旬的张秀才不觉蹊跷,反倒觉得受贤主重视,气派极了,已有几分迷了心窍。

不过,准备登车时,张秀才还是犹豫了一下,好奇问道:“官爷,主子安排我等去做些什么?”

前来接应的这几人,个个高大魁梧,明明是在夜里,却一直戴着头盔不摘下来,率队那人道:“不该问的别问。”

“总要知道去做什么,老夫才敢上车罢?”

那人冷笑几声,讽刺道:“你与伯爵府裴世子为连襟,应当对他两个儿子的下场有所耳闻,如今林家、裴家自身难保,有一份机会摆在你面前,你还挑三拣四,活该你一把年岁还受人白眼。”

此张秀才正是林氏长姐的丈夫,没什么本事却自视甚高。

那人又劝道:“若不是知晓你有些才华能耐在身上,这份从龙之功、日后的天子近臣,也是你区区秀才可以染指的吗?你若顾忌,此事就此作罢,权当我们白跑一趟。”

“可别,可别。”张秀才急急忙忙提着下衣摆,慌慌乱乱爬上的了马车,生怕错失良机。

马车上,那人塞给张秀才一根粗实的枣木棍,张秀才不敢接,口吃道:“我……我一介书生,官爷给我一截枣木棍做什么?”

“打打杀杀的事不指望你,给你根棍子自保,拿着。”那人道,“不过,你若能给那逆臣头目来上一棍子,便算立了头功。”

张秀才接过棍子,问道:“如何识得哪个是逆臣头目?”

“人人都护着的,身穿锦缎的,自然就是逆臣头目了。”

下了马车后,漆黑不见五指的夜里,张秀才手里紧紧握着枣木棍,随着一队人一路抹黑前行,推搡催促下,他只顾着往前走,根本不知途经了哪里,将要去往哪里。

……

……

万寿节当日,太和殿前传来阵阵编钟声和密集的鼓点,百官着官服自东西掖门依序而进,随后奏响《圣安之曲》,乐章唱道:“乾坤日月明,八方四海庆太平。龙楼凤阁中,扇开帘卷帝王兴……”

百官皆已就位,直到乐章奏完,依旧不见皇帝升座。

按照礼节,皇帝此时理应身穿冕服,坐于龙椅上,接受百官的进表。

编钟乐声传得很远,宫外人闻之,皆以为万寿节大典正如常进行。

南镇抚司诏狱中,一排牢门次第打开,直通小院。燕承诏身穿飞鱼服、佩戴绣春刀,快步走入小院,对裴少淮道:“老鼠全部出动了。”

裴少淮知晓今日紧要,穿了一身简便的劲服,问道:“进来了多少人?”

“六千一百八十二人。”

裴少淮有些佩服燕承诏的本事,夜里乌漆麻黑的,竟能把贼人数目算得如此精准。

燕承诏继续道:“昨夜四更天里,叛贼登上北山,宫内有人接应,大开神武门迎敌,叛贼很快便封锁了大善殿和中轴三大殿。其中,还有一支叛军去了东宫。”

正如裴少淮之前所料,叛贼发动宫变会从北边攻入。

“淮王入京,不是只偷偷带了两千余私军吗?”裴少淮问道。

燕承诏应:“多出的四千人,或是早早蛰伏于京都,或是从山海关方向混进京都的。”

裴少淮心中了然,无怪对家要杀掉楚王,声东击西,试图把燕承诏牵制在武昌府,原来这场宫变他们蓄谋已久。

只怕淮王自己都不知道,助自己发动宫变的贼人,大半都是自东北而来。

发动宫变,不同于起义、起军,靠的不是大队的兵马冲破城池,夺下皇城,而是安排精锐潜入宫中,通过封锁皇宫,利用宫内外的信息差,达到挟持君王的目的。

淮王要的不是宫毁人亡,他要的是,逼皇帝下旨换储,把皇位传给他。

严逼之下,只要皇帝松了口,又有大臣支持,这场宫变就成功了一半。

既然布的是个局,自然有破局的安排,燕承诏道:“镇抚司、神机营两万官兵已埋伏于皇城各大门外,直待皇上一声令下,便可覆灭叛贼。”

裴少淮让吴见轻暂且留在小院里不要出去,他则与燕承诏离开诏狱,先行赶去兵部捉拿硕鼠。

自古宫变,先是控制皇宫、胁迫皇帝,第二步便是拿到虎符,控制驻扎京畿的数十万禁军。

淮王想要的是皇位,对家想要的,恐怕是禁军虎符。

……

皇宫被封锁,其中大善殿最甚,到处都是淮王的人。

御书房外,淮王踱步等待着。这时,淮王的一名亲信战战兢兢过来禀报,淮王只当他是胆小怕事,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拍拍亲信的肩膀道:“胆子放大些。”

淮王问:“东宫那边情况如何?”

亲信道:“已……已经成事了。”

成事代表淮王的拦路石终于被清除干净了,他不由露出一丝得意,又问:“太和殿前的臣子们呢?”

“归顺的仍留在殿前,抵抗的则暂时关入了宫廷里,听候主子的发落。”

淮王对这个结果很是满意,他遣走亲信,一把推开了御书房的大门。

此时,皇帝燕柘身穿冕服,正坐在御座上闭目,房内独他一人。

淮王不会动皇帝,至少目的没达成前不会。自古以来,不管是子夺父权、弟夺兄权,还是叔夺侄权,控制皇宫后,绝不会第一时间杀了皇帝,因为杀了皇帝便做实了他的名不正言不顺。

在拿到诏书之后,皇帝再因病驾崩,这才是“正道”。

淮王虚情假意地跪地行大礼:“儿臣拜见父皇,吾皇万岁万万岁。”而后自行起身,他建议道,“今年的万寿节,皇兄没有办法领文武百官向父皇进表祝贺,往后,恐怕亦是如此……父皇,不若就由儿臣代替皇兄,领衔群臣进表贺寿,父皇觉得如何?”

皇帝没睁眼看淮王的表演,应道:“你休想。”

“都到这个时候了,父皇何苦还如此偏执?”淮王笑里藏刀,威胁道,“父皇若是早些松口,我那皇兄兴许还能留条性命,若是父皇执意不肯,嫡长皇子被奸人击毙,嫡次皇子补位,也说得上是符合正统。”

皇帝陡然睁眼,怒道:“你敢!”

淮王笑得更加轻狂了,他道:“儿臣敢做今日之事,又岂差多走一步?”

“你要弑兄杀父吗?”

“弑兄杀父也是你逼的!”淮王嘶吼道,“一个打小埋头做木工的废物,你视若珍宝,而我如何努力如何出彩,你置若罔闻,你宁愿把天下交给一个木匠也不愿意给我,何其折辱。”

又讽道:“说起来,父皇的皇位不也是争来抢来的吗?儿臣这也算子承父业了。”

“朕为皇长子,继位名正言顺。”皇帝睥睨殿中的二儿子,心中唏嘘,两个嫡子,一个太过心慈,一个太过狠辣。

他不是对淮王置若罔闻,倘若淮王能是个明君,心中能有大度,登基后能容得下兄长一家,他又岂会完全不考虑淮王呢?

万没想到,皇后与淮王的路子越走越偏。

皇帝道:“朕即便去争去抢,也从未把刀架在先帝脖子,逼着他把皇位传给朕。”

“看来父皇还是没有想明白。”淮王低头掇拾掇拾五爪龙九章服,说道,“皇兄被贼人击毙,父皇闻讯重病卧床,儿臣暂代父皇监理国事。文武百官还在太和殿前等儿臣,儿臣就不打扰父皇在此养病了,过几日再来问父皇的意见。”

言罢离开大善殿,驾辇往太和殿去了,意气风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