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 242 章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 242 章

作者:MM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7 22:31:25 来源:奇书网

裴珏是何等精明之人,听着裴少淮有些卖乖的话语,几息之间便把整个局猜出了五六分。

他冷哼一声,道:“运气罢了。”

“叔祖父觉得是先有好运气再押注,还是押对了注才带来的好运气?”

“你最好一直都押对。”言罢,裴珏折好审讯书,离开天牢,准备入宫复命。

裴少淮在刑架上,看着裴珏向狱门走去,身影越拉越长,有些遗憾又有些庆幸——

遗憾百密一疏,在老狐狸面前露出了破绽,庆幸发现破绽的是裴珏。

谁说黑刀无心?人握久了,冷刃也会生温。

……

裴珏向皇帝复命后,从宫中出来,乘坐马车返回临时安顿的宅子。

出了正阳门后,进入一条繁华的大街。

今年是考秋闱之年,如今已入夏,有不少学子早早来了京都,在城内住下安心备考,街上常有学子往来的身影。

途径一段高阁瓦舍时,丝竹扬清音,歌姬婉转绵长在吟唱,短短几句的小令谱了曲,一阙唱罢再复吟。

词词句句声色窈丽,唱的不是花前月下长相思,而是山水云楼。

都是一些云间词。

裴珏年岁已大,且不是那贪色享乐之人,但他也知晓,往日青楼里多唱的是缠绵悱恻的艳丽之句。青楼一改常态,是因为客人们“突然”痴迷于云间词。

而客人们的痴迷,是因为淮王对云间词青睐有加,对于擅长填词的士子以礼相待。淮王便是以“云间词”在江南招揽一群西席幕僚。

如今这股风刮到了京城,淮王还未至,倒是先唱起了云间词。

裴珏双手端在宽袖里,闭目养神,可裴少淮的那句“为官者要听的,不应该是阿谀奉承,而是百姓的声音”不停在他脑中盘旋。

云间词本无错,错的是士子拿云间词攀权附势,试图寻找捷径。

丝竹声渐渐远去,裴珏心神未定。此时马车路过一片客栈,赶考的学子多租住于此。

马车外忽的传来几把哗啦啦的撒纸声,裴珏撩开车帘,正好见到漫天纸张从客栈阁楼上飘下,落得满地都是,路过的学子纷纷拾起观阅。

“裴青天无罪!”不知是哪个学子在楼上高喊了一句,随后许多人回应,汇成了震耳的呼声。

“为民无罪!”

一张传单悠悠滑入马车内,裴珏拾起一看,当头一句便是“船将沉矣”。

纸上抄写的正是裴少淮大殿上说的那番话。

裴少淮不是籍籍无名之辈,他是乙酉年的三元及第,是学子标杆的北客,他的万民书张贴在长安门外,他的功绩连刊了三期邸报,而如今却莫名成了阶下囚。

裴珏让马夫把车停在巷子里,他听见呼声越来越大,看见一篇篇北客的文章从楼上撒下来,看到顺天府尹领着衙差们前来镇压,一间间客栈搜捕造乱之人,还看见身穿青袍襕衫的年轻学子被捉拿时,挺直了腰脊不屈服。

千人万人继而往矣,终有一人成事便是千万人的成事。

“即便身陷囹圄,哪怕魂断刀下,也挡不住他的呼声。”裴珏喃喃道。

即便没有皇帝的庇护,眼下这番光景又何尝不是功成名就呢?

……

裴珏回到住所时,天已将暗。

门口石阶下站着一人,身着青袍,若非此人头发花白,裴珏甚至会以为是眼花看见了裴少淮的身姿。

那人听闻马车声转身望过来,一脸忧愁添了老态,正是裴秉元。

晚风中,叔侄二人隔着十余丈的距离对望。

裴秉元快步走过来,到了跟前,张张嘴却喊不出这声“二叔”——祖孙三辈都在斗,两府近乎不往来,早就生分了。是叔侄,却没有叔侄之情。

“不必难为自己。”裴珏知道裴秉元等他的目的,说道,“他在里面只受了些皮肉伤,没吃什么苦头,暂时没有性命之忧。”边说边上台阶,准备进门。

末了又添了一句:“他叫你们照料好自己。”

裴秉元赶忙紧跟上去,追问道:“伯渊他……”“只有皇上知道。”

兴许是路上所见所闻,让裴珏生了恻隐之心,在进门前,冷铁一般的裴珏放软了口气,背对着大侄劝慰道:“回去罢,我知晓的只有这么多……他自有他的造化,你们该做的是照料好自己,不要给他添乱。”

“谢……二叔。”

“我说这些,不是因为他姓裴,也不是因为我姓裴。”

门啪一声关紧,上了锁。

裴秉元怔怔对着朱红大门拱手一作揖,匆匆赶回伯爵府,急着把伯渊的话带给家人。“他自有他的造化”,裴秉元一路上都在琢磨二叔这句话,心中重燃了些希望——伯渊一定会安然出来的。

……

翌日,大兴县衙里。

昨日街上“闹事”的书生被带上公堂,学子们拒不下跪,道:“我等当中不乏举人,至少也有秀才功名,问不下跪,罪不上刑。”

是以,这场审讯成了大兴知县与学子们的辩驳。

知县苦口婆心劝道:“尔等背负乡亲们的期盼,长途跋涉来到京城,却不珍惜难得的机会、好好备考,莫不成忘了自己为什么要来京都?”

他们是为八月秋闱而来。

知县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即有人驳道:“大人科考多年终得金榜题名,身居父母官之位,背负百姓期望,莫不成因为手握权势,就忘了当初为何要读书、为何要当官?”

“啪——”镇木拍案,知县怒道:“大胆!聚众闹事、顶撞朝廷命官,双罪并罚,给本官拉下去每人二十杖。”

一旁的主簿低声劝道:“大人,杖罚身带功名的学子,要上报府尹批准后才能动手,大人三思。”

知县低声应道:“跟丢了性命相比,二十杖算什么,府尹若是怪罪,有本官顶着。”

满堂学子被杖罚,引得京内百姓前来围观。

……

学子受杖的消息穿出,裴若英从侯府赶往安卿堂。

“夫人怎么来了?”几位老女医问道。

自打伯爵府出事后,裴若英有些时日没来医馆了,今日过来,带着一股疲倦、愁态,实在叫人心疼。

眼睛还有些红肿。

老女医们觉得夫人应当留在府上多静养一段时日。

“女子待在闺中,只会拿着绢子抹眼泪,是无济于事的。”裴若英径直走到药台前,开始配药研磨,说道,“好不容易打开的门,不能一朝又关上了。”

外头学子都能懂得这个道理,她身为少淮的胞姐,与少淮一起长大,岂能不懂这个道理。

老女医们你看我,我看你,不明白夫人这没头没尾的话是什么意思,只能赶紧进来帮手,问:“夫人要配什么药?”

裴若英安排道:“去把其他人也叫来,多配些金创药或是治跌打损伤的,越多越好……等配好了,再叫府上小厮给学子们送去。”

这夏日炎热,受了皮肉伤之后,若是不及早处置,伤口化脓可是要人性命的。

配药、送药不仅仅是因为学子们为少淮出声,还因为——比治病救人更难的是改变世人的想法。

少淮好不容易改变了一部分人的想法,不能因为一场责罚就让他们寒了心。

……

……

学子风波之余,是淮王入京的大事。

入皇城当日,整条御街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个摊子,纵是如此,浩浩荡荡人马入城时,还是有些站不下。

抬着礼箱的队伍宛如长龙。饶州是个富饶之地,淮王给父皇准备的贺礼太多了,足有九千多抬。

这样声势浩大的阵仗,允许淮王带这么多人入京,不仅彰显淮王的实力,还向官员们宣告,皇帝对淮王的宽慈。

整个京都都知晓淮王回来了,没人记得东宫还在禁足,也没人在意东宫如何,仿佛换储之事已成定局。

接来就是淮王四处给“奔波”,与老臣们“闲谈”。淮王最先给杨府送了六次拜帖,又送了六次请帖,皆没有后话,没有音讯。

杨老太爷避而不见,杨大人直接告病不上朝。

淮王若想拿下杨府,只能再想别的法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