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新笔趣阁 > 历史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 147 章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 147 章

作者:MM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07 22:31:25 来源:奇书网

月一十八日四更天里,伯爵府灯火通明,兄弟一人各从院中出来,裴少淮身着深青官服,头戴乌纱帽,而裴少津身着礼部所发的贡士服——青色圆领棠苧蘭衫。

一深一浅,均为青调。

兄弟一人皆是要入宫,裴少津是参加殿试,裴少淮则是作为官员,参加殿试前的大礼。

裴少淮亲自为弟弟戴上方巾,令其更添几分儒雅的文气,并叮嘱道:“今日皇上亲自出题,想来与以往的路数颇有不同,然万变不离其宗,你大胆去写便是了。”

“大哥,我省得了。”

灯笼辉光映照一人脸庞,兄弟并肩站在一起,几近同高。此等寻常情景,在这样特殊的时日里,叫人见了动容。

两驱马车启程,并齐朝东而去,临近皇城墙下了,才道别分开。裴少淮身为京官,上朝由午门进去,而裴少津参加殿试,要与其他考生先齐聚承天门外。

辰时到,天子驾临皇极殿,文武百官及百余名考生行大礼,殿试开始。

裴少淮列于百官当中,因知晓是皇帝亲自出题,他对今年殿试的策论题目颇有几分好奇。依照常规,策论出题一般含有个层次——首先以圣人治国方略之言为引子,随后联系历朝史实或是当朝时事,最后让贡士们就此谈见解、主张。

涵盖层,策论题目一般有数百字。

胡阁老宣读殿试题目时,却只有寥寥几句,只闻:“天子策问天下文士,论大庆开海之利弊,提扬长避短之良策。”简练干脆。

也足以见得,皇帝对于开海一事态度很是坚决。

题目宣读完毕,群臣退下,贡士们席地而坐,开始作答。

裴少淮慢步走在殿外的廊道里,正在琢磨玩味皇帝亲自出的这道题目。

其一,君强则臣弱,皇帝能出这样的题目,内阁大臣无人反对,便说明皇帝已牢牢握住了内阁,如今的内阁更像是皇帝的秘书处。

其一,皇帝亲策贡士,若是接下来再亲自阅卷、评卷,则将“天子门生”演绎到极致。皇帝是想用新臣换旧臣,罢黜冥顽,重用亲信。

皇帝说话做事愈发果决,又支持裴少淮所提的系列新政,明明是站在同一边的,然裴少淮心中惴惴——他不知道皇帝能否容忍有朝一日权杖渐渐流失。

在这世道里,能稳稳坐在天子之位上,皇帝岂会只有一副面孔?裴少淮停步,醒了醒神,暂且将这些念头埋了下去。皇上爱民为民,已是极难得的圣明,只消皇帝一直秉持此道,他们之间便可一直君圣臣贤。

裴少淮转而想些其他的,心想,少津、言成作答“开海利弊”此题,势必如鱼得水,可以将昔年所学所见一一显于笔下,不枉客居他乡游学数年。

心间松快了不少。

一路思绪不断,不知觉已回到了六科衙门。因心思在别处,裴少淮走入衙房时,见到墙上有道身影时,略一怔。

定眼望去,才发觉是燕缇帅过来了。

“裴大人不在,鄙人唐突,自己烧了壶水,喝了盏茶,裴大人不介意罢。”燕承诏道。

看来已经在此等了些时候。

“燕缇帅对我这儿倒是熟。”裴少淮说笑道,又问,“自腊月起,有段时日没见燕缇帅了。”

燕承诏应道:“南镇抚司两位副官随吏部南巡,衙门里事多,人手不足,遂这段时日不常入宫。”一本正经地说着慌话。

“既然这么忙,今日是什么风把燕缇帅刮来了?”

“给裴大人送这个。”燕承诏应道,而后庄重伸手探入怀中,似乎在掏重要物件。

裴少淮以为燕承诏从别处探查到什么重要证物,有案件要一同商议,结果却见燕承诏掏出一枚红鸡蛋,递到了自己跟前。

原本有些严肃的神情,顿时堆笑,裴少淮接过红鸡蛋,恭贺道:“恭喜燕缇帅喜得千金。”

又道:“燕缇帅送一枚红鸡蛋过来,可比送一块黄金还难得。”

燕承诏明明得意欢喜,却还掩着,却掩不住嘴角一直上翘,说道:“这段时日辛苦裴大人一个人常常入宫下棋了。”又若有其事说道,“两司还有要事,我便先回去了。”

“我送送燕缇帅。”

“不必。”

回南北镇抚司明明要从南门出,裴少淮却见燕承诏往东门去了。

……

皇帝在皇极殿中待了足足两个时辰,不仅在高座上观望贡士们作答,还在胡阁老的陪同下,到贡士席间巡游了一遍,直到临近午时才离开。

再说场下众贡士,时辰已过半,不少人笔下尚未成文。平日里一笔千文,此时却才思枯竭,踟蹰半晌才得两句。

一来是因为题目并未引用贤人之言,他们不能就经义去写见解,少了许多虚言。

一来不少贡士未曾见过沧海,未曾了解过开海行商,更不曾知晓临海百姓之疾苦,又岂能明白其中牵连的诸多门道?

不能写虚言,胸间又无见识,这篇策问文章自然难写。

那些曾仔细研读过北客文章的贡士,则颇感庆幸,因为北客曾写过两篇与开海相关的文章,可以借鉴一一。

那些生于临海之滨的学子,本应最占优势,却也有不少人——生于海畔却不曾观望潮起潮落,活于民间却不知民间疾苦——也是枉然。

裴少津初闻此题时,略有些兴奋,但很快他便冷静下来,沉着作答。

大哥力推开海,亦承认若是开海不慎不当,势必会有弊端生,于百姓有害。是故,大胆指出开海弊端非反对开海,而是为了更稳妥地开海。

皇帝出题干脆,裴少津作答时亦干脆,不写恭维之话,开篇立论:“力农保民为固国之本,率练水师为守国之器,而后才有开海通商,广开源流。”

他写道,百姓安生、水师强盛、开海通商者相辅相承,但缺其中之一,则容易生弊端。

譬如说,外销最是紧俏的蚕丝、锦缎,皆是产自于田间。开海以后,商贾豪贵见种桑养蚕有巨利,则百姓容易失了田地,没了粮食,难以衣食其力。

又譬如,开海之处愈是繁华,若无水师镇守,则愈是易受倭寇水贼侵扰。

裴少津最后提出,开海是要倾国之力去办的大事,一处动则处处随之而动。开海一事若是能成,绝非与万国通商而已,而是大庆之内各行各业皆有所成。

写到此处时,裴少津才明白大哥为何要执着于从开海入手。看似只做了一件事,实则关联着千头万绪,敦促着朝廷一一把这些事做好。

写完之后,回过头再读这篇文章,裴少津晃晃间有些诧异,有些不敢相信此文是自己在皇极殿中当场写成的。再仔细回想,这一字一句皆可在过往日常里找到蛛丝马迹,原来与夫子、父亲、南居先生还有大哥平日里的叙话,也是一种积累。

天色将晚,场上仍有不少贡士奋笔疾书,裴少津交卷后,自东南角侧门离开大殿,等候言成出来,在礼部官吏的带领下出了宫。

殿试结束,日后的传胪大典,结果自见分晓。

……

当晚东阁灯火通明,内阁大学士和六部九卿在京正官无一所缺,只因皇帝说了一句:“朕要亲自阅卷。”

胡阁老问道:“陛下亲阅,老臣以为糊名一步可省却矣。”毕竟糊名是为了防臣子私心,不是为了防皇帝选臣。

“还是依规来办。”皇帝摇摇头,继续道,“为了公允起见,殿试取士只论见解精辟与否、文章蕴意深浅,不问姓名出身。”

如此,百余份卷子糊名之后,规整陈列于书案上,皇帝带着群臣开始阅卷。

两日后,所有卷子皆已排好名次,只差查封填榜。皇帝心情很是畅快,虽有不少学子未能写完文章,或是言之无物,但也有十数人答得很有见地,被皇帝所赏识。

皇帝吩咐道:“把乙酉科一鼎甲唤来,由他们来拆封。”

不是为了叫甲过来,而是为了把裴少淮叫过来。事关开海,皇帝还是念着伯渊的。今日选出来的新臣,皆可为开海所用。

且事到如今,裴少淮不用再避嫌了。

“微臣叩见陛下。”乙酉科甲来到东阁。

皇帝笑眯眯说明意图之后,裴少淮当即了然皇上的深意,面对这份深思熟虑后的圣眷,使得裴少淮心中带着些许惭愧。

“学问才识前后相传,今日便由你们个拆卷填榜罢。”皇上说道。

不管拆卷之后,名字何人,金榜名次都不会再变了,榜上之人妥妥的天子门生。

“臣等领命。”

裴少淮来到案前,伸出手去取第一份卷子,才打开看了一眼,他便愣了一愣——卷上的字收笔时总是不经意洒脱一翘,使得最后一笔总是长了少许。

旁人必定认不出这毫末之差,但裴少淮与弟弟同窗十数年,岂会认不出来?

少津得了状元。

裴少淮未拆完,另外两个人先一步禀报了名次。

前探花钟王岳唱道:“戊子科探花徐言成,字子恒。”

前榜眼马廷文唱道:“戊子科榜眼杨向泉,字念清。”

裴少淮赶忙把缝线拆下来,揭开厚纸,果然在封面上见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他唱道:“戊子科状元裴少津,字仲涯。”

胡阁老领群臣上前贺道:“恭贺陛下又得贤能之才。”

末了,胡阁老又道:“陛下慧眼识珠,此人正是春闱前人。”实则是夸自己会试选才公允,选到了皇帝赏识的贤能。

拆完卷子,填完金榜之后,裴少淮回到府上,他虽知晓了名次,但却忍住了,没有事先告诉少津。

他希望少津能在传胪大典上,太和殿前,听到鸿胪寺官庄严的声传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